《资本论》的当代意义
列宁指出,《资本论》专门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但又随时随地探究适合于这种生产关系的上层建筑,使骨骼有血有肉”。[17](P162)比如,关于产权或财产权,马克思指出,它实际上是所有制的法律表现,法权关系或意志关系的内容是由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关于法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具体研究了英国的工厂法对于劳资关系的调节作用,阐述了法律、经济和阶级斗争的相互关系。在历史方面,《资本论》详尽地考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商人资本、生息资本和资本主义地租的历史起源。关于宗教,马克思指出,在商品社会里,崇拜抽象人的基督教,特别是资产阶级发展阶段的基督教,如新教、自然神教等等,是最适当的宗教形式,而在古亚细亚的、古代的等等的生产方式下,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狭隘性,观念地反映在古代的自然宗教和民间宗教中。关于家庭,马克思指出,大工业使妇女、少年和儿童在生产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也就为家庭和两性关系的更高级的形式创造了新的经济基础。关于教育,马克思指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关于道德,马克思从商品等价交换中发现了市场经济中平等意识的基础,又从劳动力的买和卖表象背后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自由、平等、博爱的虚伪性。马克思还深刻地分析了商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的根源,并把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实质概括为资产阶级生产当事人关于他们自己的最美好的陈腐而自负的看法的系统化。
《资本论》是一部伟大的科学巨著,也是一副完整的艺术作品,在1865年写给恩格斯的信中,马克思谈到自己的作品:“不管它们会有怎样的不足,我文章的优点都是艺术性的整体。”[5](P196)这里所说的艺术性整体既指理论上的完整、精致、严密和深刻,也指语言上的生动、优美、精彩和流畅。《资本论》的文学造诣是极为高超的,《资本论》中充满了生动形象的比喻、谐谑辛辣的讥讽、丰富多彩的典故、诗歌、神话、谚语、民谣和名言;它时而热情洋溢,时而悲愤满怀,时而静如止水;铁一样逻辑和诗一样的语言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哈维曾经这样介绍《资本论》,“它是一本非常丰富的著作。莎士比亚、希腊文化、浮士德、巴尔扎克、雪莱、神话故事、狼人、吸血鬼和诗歌全集合在这本书,与之相伴的还有无数的政治经济学家、哲学家、人类学家、记者和政治理论家。”弗朗西斯•惠恩说,马克思的《资本论》不仅是划时代的经济学著作,也是一部未完成的文学杰作,它拥有多重结构,并可从多方面进行解读:他笔下的资本,活像哥特式小说中的妖怪;有些地方,又像维多利亚时代的情节剧,黑色甚至滑稽剧。有时它又像希腊悲剧,在他的笔下,人类的历史就像俄狄甫斯,命运早已被事先注定。在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疯狂本质时,又不由让人想起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中展露的那种讽刺手法。[16](P120)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资本论》是一部名副其实的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是人类思想的高峰、知识的高峰、智慧的高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