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的当代意义
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资本论》所提出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并根据时代和国情的特点加以发展和创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在市场经济中,国有经济只应当提供公共产品,弥补市场失灵,国有经济应当全面退出竞争领域,实行私有化。但是,如果我们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出发,就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与市场失灵并无直接的关系,而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社会化的必然要求,是克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存在的生产的无限扩大与劳动群众购买力相对狭小,以及个别企业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组织性的深刻矛盾的根本途径。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有经济的作用不像资本主义经济中那样,主要从事私有企业不愿意经营的部门,补充私人企业和市场机制的不足,而是为了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成员的共同富裕,发挥公有制经济在稳定宏观经济、调整经济结构、保障社会公平、维护经济安全、推动自主创新等方面的关键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包括国有经济在内的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是国家引导、推动、调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上述观点对于巩固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七、《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资本论》不仅是一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著作,同时体现着马克思在哲学、政治、法律、历史、宗教、技术、教育、家庭、道德等各个方面闪烁着天才火花的宝贵思想。几乎所有的马克思主义学科,乃至于非马克思主义学科,都无不从《资本论》中吸取丰富营养,获得宝贵启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