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学科学习频道建设
“打破课程界限,搭建学科学习环境——学科学习频道” 是继课件、网络课程概念之后又一资源创新理论。这一资源创新理论,使远程教学资源建设方式的探索又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在实践中率先全面创建了五大学科学习频道,更以其丰富广博的信息资源,交汇融通的知识架构,满足学生多层次的学习需要。
五大学科频道全面开通后,立刻引起了本校学生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量的邮件接踵而来,纷纷表示对这一新的教学资源体系的肯定和期望,平均日访问量达到千人以上。
学科学习频道建设的背景: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最好的学习是自主的个别化的探索性学习。网络的优势在于传输快捷方便和资源丰富,其有利于交互式学习和自主探索性学习,网络课程的设计应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将网络技术与教学资源充分整合。为了适应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的发展、社会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以及教学改革的需要,学科学习频道应运而生。
学科频道是依据学科划分标准,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而开发建设的,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与学资源环境的专业性网络应用平台。根据开设的专业类别,我们依据学科陆续建设了五个学科学习频道,分别为:法学学科频道、文学学科频道、管理学学科频道、经济学学科频道和基础学科频道。学科频道的建设理念为: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学科教育为主线,以资源共享为支撑,以维护更新为保障。
学科频道相当于小型网站,它打破了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界限,使学科知识交汇融通,同时学科频道汇集了大量的教学资源,搜集了大量与教学相关的资料,并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在频道中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学生可以通过这一专业学科频道学习课程,分析案例,了解法规,展开讨论。频道的设置既满足了学生日常学习的需要,又为更多有志于研究和探索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可继续发展的空间。
 
 

五、推出“网上人大”讲坛
“关心时事、关心发展、引发思考、热点讨论——‘网上人大’讲坛”,这是中国人民大学的远程教育资源开放和共享的又一举措。校内专题讲座、巡回学术交流、各类网上讲座和学术、时事、热点、焦点问题的论坛共同构成了多姿多彩的“网上人大” 讲坛。“网上人大”讲坛问世三年来,已成为 4万师生和社会学习者倾听“人大”声音,感受校园文化,拓展应用知识以及进行学术研究必不可少的交流园地。
汇集校内外学术资源精粹的“网上人大”讲坛的创办,既创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又弥补了远程教育先天欠缺的人文关怀。

六、开通“数字图书馆”
2004年7月,“网上人大”数字图书馆正式向学生免费开通。目前,数字图书馆馆藏达16000册,副本共计46000余册,涵盖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经济、文学、历史等十余个门类,开通仅4个月,注册用户已达7900人。
数字图书馆充分发挥了网络优势和技术优势,突破了传统图书馆的藩篱,填补了中国远程教育的空白。

七、网络教学资源共享
对于教学资源开放的态度使中国人民大学在远程教育领域独树一帜,在推动社会教学资源共享方面也取得了骄人成绩。率先将 20余门精品课程向社会免费开放引起各界热烈反响,积极引入和整合国外优质教学资源,24家教学单位对引进的251门次网络课程的高度评价,都使中国人民大学更加坚定了不断促进社会资源和优质国际教学资源广泛交流和融合的决心。
1.“网上人大”开放课程
中国人民大学的远程教育于 2003年3月利用“网上人大”的教育网站和其它社区网站,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部分网络课程资源。任何人都可以不再受学习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在“网上人大”的开放课程中尽情地学习。目前,开放课程的月访问量超过1万人。我们根据社会学习者的需求和反馈,不断调整和增加公开课程资源,致力于全民终身教育,成为一所真正开放的大学。

2.网络课程资源对外交流
在网络教学与管理系统平台、学科资源体系建设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我们也在积极寻求与网络教育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中国网络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我们也以精良的课程质量,规模化的制作能力,专业化的技术队伍,多样的课程表现方式在网络教学领域起到极大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先后有 251门次网络课程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同济大学等24家教学单位交流使用。现在,我们已与204家各类院校和培训机构进行了初步接触,积极探讨在资源共享方面的各种可能和方式。
3.网络教学资源的引进
在网络教学资源输出与共享的同时,我院还根据教学需要陆续引进了部分优秀的网络教学资源,向本校学生及社会学习者开放。主要有哈佛管理课程和中欧管理论坛。我院引进的 2门哈佛管理课程3个学期的选课人数达3900人。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