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学院研究项目开发情况
按研究项目的来源和用途划分,人大网院研究项目分为应用类研发项目、探索类研究项目和引进类研发项目三种。应用类研发项目是与学院工作改进直接有关的研究项目,研究成果一般直接应用于教学;探索类研究项目为学院为适应进一步发展需要而设立的项目,这类项目对学院未来的发展会起到很大作用;引进类研究项目为满足教学或其他工作需要,从其他技术开发机构或教育机构直接引进的成熟技术和教学方式,经过二次加工再应用于学院的项目。

论文及研究项目过程文档↑
(一)应用类研发项目
1.完全基于互联网的研究性学习项目
完全基于互联网远程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在国内网络教育学院尚属首例,是人大网院网 络教学模式创新和培养新世纪所需的创新型人才的一次大胆尝试。学院为此设计了完备的主要由教学研究人员、教师和技术人员组成的开发小组。开发过程如下:

研发小组通过分析研究网络大学在职学生学习特点,综合考虑远程教学管理、远程学习特点、技术实现和教学研究各方面的需求,包容了教学管理、学习活动组织、辅导和评价完整的教学过程,设计开发出了完全基于互联网的适合在职业余人员使用的研究性学习平台。该平台由管理端与学生端两部分组成,学生端有学习前测、智能分组、课题研究、课程资源、综合测试、研究成果展、学习交流、学习档案管理 8个功能模块。管理端是在学生端各模块基础上增加了资料维护、作品批阅与评价、教师辅导与管理等功能。整个平台采用模块化设计与管理方式,各模块可分别升级、完善。学生学习流程如下:
课程从 2003年9月1日正式实施,一学期(4个月)为一个轮回,目前已经成功实施2个学期,第三学期的教学正在进行中,选课学生合计701人,学生分布于全院9个专业、全国60个校外学习中心。正在进行的研究性学习效果跟踪研究表明,该研究性学习平台在学生学习态度、知识获取情况、学生反馈、辅导教师反馈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研究性学习学生学习流程↑
学院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为全面提高远程教学质量和培养远程在职学习者综合素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为远程教育新教学模式的探索提供了大量研究依据。
2.案例教学研究项目
案例教学在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中的应用广泛,已有一套相对比较成熟稳定的操作规范 和模式,并被普遍认为是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有效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人大网院的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方法,一方面是满足学科教学的特定需求,并同时保证中国人民大学学科课程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和体现,另一方面也是学院进一步丰 富完善 网络教学模式、提高网络教学质量、为其他兄弟院校提供更多借鉴参考的需要。
人大网院案例教学平台设计研发以案例教学为基本出发点,综合了远程教学管理、远程学习特点、技术实现和教学研究等各方面的需求,涵盖了案例教学设计、案例学习活动组织与管理、辅导和评价的完整教学过程,平台系统的研发工作已经进入课程试验阶段,目前正在持续完善,以满足网院近 40,000学员的案例学习需求。第一批两门课程《跨国公司与跨国经营》、《营销渠道管理》已开课。

案例教学学生学习流程图 ↑
3 . 通用形成性考核平台项目
课程考核,作为网络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对学生学习能力评估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学生非常关注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检验网院的教学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2003年开始,人大网院开始了关于学生课程考核方面的研究,2004年正式立项,开展通用 形成性考核系统平台的研发工作。
人大网院通用形成性考核平台的研发依托于学院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项目的难点和焦点在于可操作性、适用性和实用性。根据网络教学的特点及人大网院的办学特色,研究部提出了平台的设计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平台 DEMO的开发。目前正在对设计方案和平台DEMO进行进一步地完善。

课程考核平台 DEMO 图示之一
4.网络课程表 现形式研发与设计
网络课程不但要满足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等教学需要,还要符合学生使用习惯。因此课程要力求界面简洁、结构清晰、重点突出、操作方便。从 1998年到现在,人大网院的网络课程形式经历了1.0到4.0 几个阶段。1.0课程是以文字和图为主的课程。2.0课程是以flash为制作工具的课程,虽然flash制作的2.0课程在内容表现方面可以具有优势,但由于在制作方面有明显缺陷,2.0课程没有真正投入过教学。在2000年初,人大网院研发确定了3.0课程形式,率先以这种形式进行网络课程制作。这就是目前被大多数网络课程采用的以流媒体、网页和课程导航三部分组成的课程表现形式。到2002年初,人大网院又意识到3.0课程在制作效率和使用方面的不足,因此研发部成立后第一个研究项目就是改进3.0课程的表现形式。在2003年4月,研究项目组研究确定了人大网院4.0课程表现形式。4.0课程重新划分了教学功能区,另外, 4.0课程与3.0课程最主要的区别是增加了主宰课程整体的导航条,导航条将课程全部内容统一连接了起来。同时,4.0课程使用了xml技术,为今后资源共享提供了技术基础。3.0到4.0课程表现形式的改进为课程朝更加内容制作标准化、内容表现丰富 化以及制作高效率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从 2003年4月开始,人大网院开始了更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课程新表现形式的研究项目——“基于学生在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习惯的 4.0课程升级开发”研究工作。目前,研究工作正在进行。
←3.0 课程主界面
←4.0 课程主界面
5.光盘版课程自动更新系统研发
随着知识的更新,网络课程也需要经常修改内容。人大网院为了使学生在不用重新领取新的课程光盘下,能及时学到最新的知识,从 2003年3月开始成立研发小组,进行光盘课程自动更新系统的研究。该项目于2003年9月完成,提供学生使用。使用该系统,学生只需上网点击课程更新按钮,如果该课程有新内容,系统就会要求学生根据提示完成光盘课程的更新。光盘自动更新系统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很大方便,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从 2003年3月系统开通至今,已有《法律文书写作》等8门课程提供了共计9次课件内容更新数据。
6.普通4.0课程制作工具研发
从网络学院成立之初,课程是最为关键的教学资源。因此,课程开发与制作效率和质量对教学质量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大网院的网络课程开发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素材准备阶段,这部分工作主要由教师和素材加工人员完成;第二阶段是素材制作与合成课程阶段,这部分工作通常由技术人员完成。网络课程制作工具是为改进第二步课程制作而开发的。该项目从 2004年3月开始,在9月完成。该工具可以使非技术人员完成课程的后期合成工作,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了课程制作成本,并保证课程制作质量。
7.教学工作满意度调查
自 1998年以来,我国网络教育呈现出跨越式发展态势,但高速发展的同时,问题随之浮现,如管理不严、教育质量不高,甚至出现了一些不规范、违规的办学行为。为此,国家 教育部等专门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要求各试点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尽快建立本校的网络教育质量标准体系,从严管理、保证网络教育院校的教学质量。人大网院在规范办学和质量保 证体系的建立上率先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从 2003年开始,对教学效果满意度进行研究与调查分析,准备定期在学生中进行教学效果满意度跟踪调查。2003年底进行了第一次满意度评测。 目前现正在进行2004年的调查设计,本次调查旨在对上次评测进行完善,更好的实现对教学服务质量的监控,促进教学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并逐步形成比较成熟的评测体系。
8.毕业生跟踪调查
从 2003年开始,人大网院有了第一批毕业生,到2004年10月,人大网院共产生三千多名毕业生。毕业生跟踪调查能全面地收集毕业生对网络教学工作的态度及意见,使学院认 识到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改进工作,使教学服务工作更加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向社会培养大量的合格人才,毕业生跟踪调查可以检验网络教育的目的在何种程度上得以实现。从 2004年开始,人大网院进行了关于毕业生情况 的调查分析工作, 2004年10月学院对前四次毕业生中的300多名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200多份有效问卷,现正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9.完全基于Internet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学效果评价
该项目是以人大网院的研究性学习实践为依据,以学生为评价对象,从学习态度、知识获取情况和学习能力三方面对研究性学习效果进行全面评价。从 2004年5月开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反馈意见,最后从效果保证的角度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目前已完成几万字分析报告。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