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知识

儒家的起源及孔子思想精粹

孔子其人及儒家学派的形成

孔子是个很平常的人,有他的喜怒哀乐,是一个失败的政治家,也是一个成功的教育家。

孔子小时候生活经历比较坎坷,他的父亲也算是个中等贵族大夫,但孔子的母亲是庶出,一开始家族不承认她,而且孔子的父亲在孔子三岁时就去世了,一直到孔子出名了以后家族才认可孔子。孔子有个哥哥,是个残疾人,孔子认祖归宗的时候他母亲已经去世了。

孔子各种活都干过,他曾对自己的一生有一个简单的回顾,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里的学有“学做官”这层意思,官做得好还得学习,所以儒家强调终生学习。孔子这里讲“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其实是指孔子十五岁就立志做官,为老百姓做事,“三十而立”,学了十五年,可以做事了。孔子最后没做成官,按照古代说法,孔子有官之德而没官之命。“四十而不惑”,到了四十岁没有什么新鲜事了,“五十而知天命”,进入了人生的倒计时,人生的紧迫感加强了。“六十而耳顺”,到了六十岁没脾气了。“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到了七十岁干什么事都能做成,而且从来不会犯错误。

孔子到了五十三岁的时候有了一次做官的机会,当时齐国来了一帮使者,鲁国国君就设宴,称赞齐国人才济济,齐国使者就说鲁国有孔丘。鲁国国君听后派人去打听,封了孔子中都宰,类似于中都县令。中都是当时一个脏乱差的地方,孔子只用了三个月就把它管理得井井有条,令鲁国国君刮目相看,提拔为司空,主管国家的工程建筑。孔子进去后就发现账目的收支无法算清楚,一片混乱,孔子又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把账目全部理清,鲁国国君再次提升他,让他做司寇,主管司法刑狱。然而发生了一件事影响了孔子的仕途,有一回齐国的使者来访,带来了一支舞队献给鲁国国君。鲁国国君在观看舞蹈时看了“八佾”,用了天子礼,本该四十八人,结果用了六十四人。孔子知道后大怒,“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敲门去质问鲁国国君,与他发生争执,然后就带了一群弟子离开了。

 

[1]   [2]   [3]   [4]   [5]   [6]   [7]   [8]   [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