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知识

儒家的起源及孔子思想精粹

《宝钢日报》按:中华文明能持续不断灿烂五千年与其思想基础——儒家思想文化密不可分。而孔子则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其许多思想影响延绵数千年至今。由宝钢人才开发院、党校主办的人文智慧系列讲座,特邀复旦大学哲学院教授徐洪兴,带你深入体会孔子思想精粹。

作者简介:徐洪兴,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上海哲学学会中国哲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儒学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等。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哲学史、中国经学史、中国思想史、宋明理学。代表著作:《思想的转型——理学发生过程研究》、《中国经学史》、《中国理学》、《孟子直解》、《道学思潮》等。

【正文】

中华文明特征及溯源

西方人想的是人和外部客观世界的关系,而中国人想的是由人构成的世界的关系,也就是社会的关系,所以中国类型思想最大的特点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中华灿烂的文化能够屹立于世界东方是有一定思想基础的,中华文明里有很优秀的部分。

首先介绍一个国际学术界很流行的学术观点——“轴心时代的理论”。很多著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历史学家都在专门研究人类思想起源问题,他们认为大概距离今天三千年左右的时间,人类思想的源头开始出现了。为什么把这个源头称为“轴心时代”?打个比方,在平静的湖面上扔下几颗石子,石子掉下去的着点就是“轴心”,石子掉进水中势必产生一圈一圈的涟漪。

到了三千年以后的今天,世界小到像一个村落一样,这些涟漪都碰上了,各种文化交流、冲突,包括战争等等都是由这些东西延伸开来的,都撞在了一起,有的可以互相融合,有的不能。也就是说,这些石子落下的几个点实际上是我们现代人思想的来源,所谓的“轴心”就是它的起点,从这里开始不断地孕育、发展、成熟、往外传播。

按照“轴心时代的理论”来说,人的思想类型无非三种,第一种叫做西方的类型,思想的主体是人,人在想什么问题。西方的类型中,人想外部自然界的问题,处理人与自然的问题,因为想知道所以去处理,人对未知的世界总有求知的欲望,这就是种本能。自然界常见现象会有人去研究,这种问题研究多了,思想固定下来了,我们在哲学上给它一个固定的名称叫知识论,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科学。类似这样的思想全人类都有,之所以把它称为西方的类型是因为古希腊在这方面研究的水平最高,这好比奥运会的金牌只有一块,中国人、印度人也思考这个问题,但古希腊人思考得最好,回答得最精准。所以这种类型叫做西方的类型,一千多年以后加进了基督教的传统就成为了今天西方流行的概念——核心价值。西方的核心价值就是古希腊的理性精神和基督教的博爱精神。

 

[1]   [2]   [3]   [4]   [5]   [6]   [7]   [8]   [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