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文:孔子教育思想对人类的贡献
四、德才兼备
孔子率先制定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教育目的和内容。教育目的与内容,两者相辅相成。教育内容是通达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基础和条件;教育目的是指导、制约教育内容的原则和规范。无相应合宜的教育内容,教育目的就不可能实现;无正确的教育目的指导,教育内容就不知如何实施。教育目的简言之是为了培养人才,教育内容是为实现教育目的服务。
孔子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德才兼备人才,即君子仁人,其在思想境界上要立志于道。孔子认为应有一以贯之的道,譬如忠恕之道。“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恕是推己及人及物,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施给别人,如我不要痛苦、贫穷、烦恼,不要把痛苦、贫穷、烦恼加给别人,反之,我愿要幸福、富裕、快乐,也要使别人幸福、富裕、快乐。这是出于“泛爱众”的“仁民爱物”之心,是一种崇高的心灵境界。它融化了人我之间的种种差别,把人我放在平等的平台上,一视同仁,把别人的痛苦、贫穷、烦恼的感受作为自己的痛苦、贫穷、烦恼的感受,才能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体认,而有推己及人的行为活动。
忠便是尽己之心以待人。如对上、对人、对友要忠诚。“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君臣是互相、互动的,若君使臣不以礼,不符合君道,臣对无道之君就可不尽忠而离去,隐居不仕。君有过如横征暴敛,亲小人远贤臣等,忠是不迎合君上,阿谀拍马,而要忠心耿耿,“勿欺也,而犯之” ,犯颜直谏,使其改过从善。忠恕之道是一以贯之而可终身奉行的。
德才兼备人才应在国家治理上行德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为政在人,要求为政者具有崇高德性,才能教化百姓。“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治理千乘兵车的大国,要严肃认真地对待一切政事,讲诚信;节约财用,爱护人民;使用民力,不违农时。这样的人能治理好国家,也是教育所要达到的培养人才的目标。
德才兼备的人在处理人与人、国家关系上讲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仁即二人,即讲人与人的关系,推而言之,即人与社会、国家关系。如何处理其间关系,是说自己要想立得住和通达,也要帮助人立得住和通达。这是从积极方面推己及人,使人与我一样立得住和通达。这种立人、达人无私的崇高品德,也会推及到社会、国家,为社会、国家的立得住和通达、发达而竭尽心力,体现了孔子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