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教师
黄大慧、韩爱勇:东亚地区主义研究评析
(三)东亚地区主义的低制度化
大多数学者认为,制度建设滞后成为制约东亚地区主义继续取得进展的一大障碍,但对低制度化成因却众说纷纭。
一种观点认为,东亚一体化是在成员国之间差异较大、历史和领土争端问题尚未解决、对峙依然存在,而且美国持怀疑和警惕态度下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高度制度化地区主义在短时间内是不现实的。(29)另一种观点认为,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美国在东亚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存在,这一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内生性的东亚地区主义的发展,使东亚地区主义主要限于功能性的、基于区内生产国际化的软地区主义;二是直到东亚金融危机之前,东北亚国家(尤其是日本)将地区主义发展,错误地定位在从地理概念上实际上涵盖四个地区(东亚、大洋洲、北美和南美)的亚太经合组织或环太平洋带。(30)这两种观点都忽略了另外两个因素:“东盟方式”和东亚社会的特征。“东盟方式”核心内容即协商一致、重视国家舒适度、不干涉内政。其结果就是,由于东亚国家重视协商一致和舒适度,必然导致制度建设滞后和降低制度有效性。(31)再者,东亚社会传统上就是一个充满各种社会关系的社会形态。关系具有一种排斥制度的本能,关系网络的高密度在降低制度有效性的同时自然会忽视制度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