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文:“以他平他谓之和”
其二,“以他平他谓之和”,是讲他与他之间,他文明与他文明之间,尽管存在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社会制度、生活习惯等等的差分,但都须要像尊重、关心、爱护自己一样,尊重、关心、爱护他者。要排除一切对他文明先在的成见、偏见,或先入为主之见,或善恶的先见,或先在的破见,要以一种清净心、平常心、不迷心来看待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别,平等地尊重他文明。文明对话是在互相尊重他者的同一平台上的对话,不能高居在上蔑视他者,也不能以自己的强势来推行价值观,唯有以他平他的对话,才能取得“和”的成果。
其三,“以他平他谓之和”的“和”,是讲通过以他平他这种方法、方式,以及互相尊重、平等的心态、精神,以达到和的价值目标。和有三个评估维度:历史的、现代的、未来的。就过去的20世纪来说,是一个战争的、革命的、斗争的世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生于立陶宛,后移居于法国的哲学家莱维纳斯(Emmanuel Levinas,1906—1995),其外在自我主体的外在客在主体,是在二战背景下,德国法西斯反犹的客观环境下的生存世界;其外在自我主体的外在主在主体,莱维纳斯作为犹太人。他在纳粹集中营中受尽种种苦难和折磨,直到战争结束,其亲属都遭屠杀。莱氏外在自我主体的客在主体和主在主体的炼狱般的煎熬,强烈地刺激了他的内在自我主体的反思和检讨,他从二战中犹太人历史命运的思议中,提出为什么会产生屠杀犹太人这种暴力的思想根源,从而与“存在是一”的西方哲学本源性的基础划清了界线。我的同一性本质与他者不可被我这种同一性本质所还原,即我的同一性本质与神圣的他者本身是整个哲学基础,而且这一哲学基础又以我的同一性不可同一的神圣他者为前提,从而为消除唯我独尊的霸权和在同一性思想下追求控制世界的暴力提供了形而上学的伦理依据,这就为消除西方哲学传统中深藏的暴力根源作出了理论新贡献,这就是他所提出的神圣他者的伦理学。
现代是封闭文化向开放文化、对抗文化向对话文化、斗争文化向和谐文化、地域文化向全球文化、工业文化向信息文化、传统文化向虚拟文化大变革、大转型时期,在大变革、大转型中要么导向无序的混乱,要么导向有序的协调和谐。未来的文化应该是天和人和、天乐人乐、天人共和乐的可能世界。
世界文明对话的“以他平他谓之和”的“游戏规则”,是我作为自我主体如何接近他者、亲和他者,获得与他者平等对话的规则。每个自我主体,即每一个人、每个集团、每个党派、每个国家、民族、种族、宗教、文明等等,各作为其自我主体,在生存世界和意义世界中,必然与他者的生存、意义自我主体发生千丝万缕的关系,与他者不发生相互关系的孤独自我主体在生存和意义世界中是不存在的。这样每个自我主体与他者自我主体便构成这样的关系:(详见文库图书)
每个自我主体,在现实的生存世界和意义世界中,自我主体与他自我主体、生存者与他生存者、意义者与他意义者之间,有着一种错综复杂的互相关系。正由于此,制约着相异自我主体之间相互尊重地平等对话,隔界着自我主体与他者自我主体的接近与亲和。唯有深刻地体认、精细地分析、致远地估量外在和内在自我主体的客在、主在、显在、隐在主体的四偶状态和趋势,体认、分析、估量太阳、少阴、少阳、太阴、太刚、少柔、少刚、太柔八维之间种种效用关系、影响关系,才能运筹帷幄地有效把握“以他平他”的对话,而达和合的价值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