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文:“以他平他谓之和”
二
世界文明对话的指导原则,或曰基本要求,应遵循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恕道。这是孔子回答子贡问“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的话。子贡从正面发挥孔子的话说:“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公冶长》),陈述了己与人、我与人之间的人道主义原则。尽管凡有人的地方都存在着不同的阶级、集团、种族、民族、国家、宗教的差异,以及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伦理道德、心理情趣的分别,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冲突,但这种差异、分别所造成的冲突,不应导向非此即彼、你死我活的对抗或战争,而应该按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指导,通过对话、谈判,获得互相理解、谅解,互相妥协、和解,而导向融突的和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体现的是爱人的人道精神,每个人都应得到人道的对待,这是人所应具的尊严。无论是对他人、他家、他国,还是他阶层、他集团、他民族、他种族、他宗教、他文明,都应该是我所不欲要的,也不欲加诸他人。我不希望人加给我战争,我亦不把战争加给他人。我不想被人杀害,我也不把杀害加给他人。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在《幸福论》中说,我希望幸福,我也希望他人幸福。程颐说:“我不欲人之加诸我,吾亦欲无加诸人。”人与我之间有责任互相尊重,人与我的国家、民族、种族、宗教间亦应如此。如果说我希望人对我尊重,我却对他人不尊重;我不希望人害我,我却把杀害加诸他人;我希望幸福,我却把不幸加诸他人,那么,这就是不道德的,按中国的说法是违背天理良心的。
之所以产生这种有违世界文明的不道德的观念和行为,是由于为种种自我利益中心主义所迷,而遮蔽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文明的人道主义原则。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霸权主义、独裁主义与狭隘的种族主义、民族主义,都是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坚持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爱他人原则相对待的。自己希望站得住,或独立、成功立业,也希望他人站得住,或独立、成功立业;自己希望通达或发达,也希望他人、他国、他民族、他宗教、他文明通达或发达。这便是推己及人、及物的恕道。换言之,你怎样对待他人,他人亦会怎样对待你。每一个人、每个国家、民族、种族、宗教都应该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指导原则,规范自己的行为活动,以消除世界不文不明的行为,而使世界文明通达真善美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