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知识

儒学•新儒学•价值形而上学
——黄克剑先生访谈录

问:克剑先生,原谅我插句话。您的这段话说得很精到,很耐人寻味,但您以“成德”、“为己”方面评说儒学,不正和当代新儒家的观念相通吗?

答:当然是相通的,尤其是同第一、第二代新儒家学者。所谓当代新儒学,是指继先秦儒学、宋明儒学之后试图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再度复兴儒家之道的一种文化思潮,这个思潮的宗旨可以一言以蔽之为“返本开新”。“返本”,是指返回孔孟的“成德之教”,“开新”,则是要从儒学的道德教化那里开出所谓“科学”和“民主”。新儒家学者--我再说一遍,我指的主要是第一、第二代新儒家学者--所作的富有悲剧感的努力是令人钦佩和感动的,但他们是道德价值一元论者。所谓“道德形而上学”,是他们学说的精要所在,也是他们在“开新”向度上可能致误的原委所在。

唐君毅在他的《文化意识与道德理性》一书中曾说:“一切文化活动,皆不自觉的,或超自觉的,表现一道德价值。道德自我是一,是本,是涵摄一切文化的理想的。文化活动是多,是末,是成就文明之现实的”。这观点极有新儒学特色,是典型的道德价值一元论。道德价值是“无待”的,这一点我在前面已经说过,而其他诸多文化价值,诸如科学,民主等,是“有待”的,如何从“无待”的道德价值开出其他“有待”的文化价值,这显然是一道难题。牟宗三为了解决这难题,发明了“曲转”、“曲通”、“自我坎陷”等概念。但这与其说是一种创见,不如说是新儒家学者为了既认理路的自圆其说而作的一种逻辑姿态。新儒家以道德价值为本,以其他文化价值为末,并一再宣称从那个“本”里面可以开出科学、民主之“新”来,一个根本性的失误就在于,他们把不同向度上的人文价值,归置在一个单一的向度上了。

牟宗三在《中国哲学十九讲》中说过一段话,这段话可以看作是新儒学的泛道德论或道德价值一元论的点睛之笔。他这样说:“创造所以为创造的实义要从道德上见”,“道德性的‘创造性自己’人格化就是上帝”,“上帝创造这个世界是由于上帝意欲这个世界;为什么意欲?因为爱这个世界;为什么爱而意欲?因为这个世界是最好的。如此说来创造性的原理还是Good,还是道德的。“其实,道德固然可以说是Good(“好的”),但Good(“好的”)并不尽于道德,它也涵括“富强”、“正义”、“和谐”、“真”、“美”……等价值。况且“创造”也还须有相当的能力,否则它便不能成为现实的或对象化的创造。

我同当代新儒学的分歧,倘用一句话说,也可以说是“价值形而上学”同“道德形而上学”的分歧。“价值形而上学”可以涵纳道德价值,但“道德形而上学”却没有涵纳“价值形而上学”的局量。“价值形而上学”是从人的“自由”--自己是自己的理由--说起的,它涉及“自由”的内向度和外向度,亦即“自由”的“无待”向度和“有待”向度,涉及“自由”的内外两个向度上诸多的价值,及这些价值如何由人的生命自然处作一种取道“中庸”而至于超验的提升。但这些已经超出了我们的话题,还是在这里打住吧。

 

[1]   [2]   [3]   [4]   [5]   [6]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