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教师

黄克剑:青年立志应当有历史感

超越“功利的价值”

记者:面对来自现实社会功利的压力与诱惑,现在的青年人都比较困惑,青年学生往往不知道何去何从。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黄克剑:受通行的现实价值标准的影响,一般年轻人都比较重视眼前的功利。我所说的现实标准,是指在一定的时期,由某一权威机构发布的政策、律令体现而为社会主流所认同的那种价值标准。我所说的现实并不局限于某一个时代,是就历来的现实而言的。所有时代,都有其现实的价值标准,都会按照它的方式对世人作一种引导。这种标准的选择,肯定会受到当时的现实需要、时代态势的局限。受了较大局限的现实标准,肯定会有相当大的缺陷。

记者:那是否在现实标准之外,还存在一种恒常的、不受太多现实局限的价值标准呢?

黄克剑:可以说这种标准是存在的,我称它为历史标准。这种历史标准不依赖某个权威机构的认定,也不取决于某一时期里的多数人的同意,它可以说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自然而然形成的“公意”。比如李白、杜甫,在唐代都不得志,但在历史的天宇中却是耀眼的星辰。在我们现在这样一个功利一元化的时代里,我要特别对青年人作一种提醒,一个人的眼光应该看到功利之后、功利之外、功利之上。要注意,我所谓功利之后、功利之外、功利之上的意思并不都是一样的。功利之后是指功利背后的价值判断,功利之外是指那种非功利的价值,功利之上是指超功利的人生价值,这些概念的指称都是有细微的差别的,要细心去体会。比如时尚也是一种标准,而且是一种很现实的标准。然而时尚之所尚是不是真正有价值的,抑或是不是有问题的,这些都是要经过历史检验。最终就是要看它与历史标准相符的程度。如果跟历史标准相符的程度越大,它的合理性就越大。跟历史标准的距离越大,它的合理性就越小。

记者:青年人在立志时,不能局限于当下,而要看到历史的标准。这就是您所说的“要让自己真正成为一个在历史认可的事业上有所寄托的人”吧?

黄克剑:对!年轻人往往容易将功利的东西看得比较重,但一个人陷在功利里面,眼光就比较狭隘,不会看得更远,就有可能失去对人生价值的较清醒的判断。所以,青年人不要一心想着:我从政,就要当什么局长、部长,甚至于总理;我到军界去,总得当个团长吧,然后师长、军长、司令员;如果到学界,我总得当个教授吧,当一个名气很大、收入很高的教授。这些都属于受现实标准的局限。我觉得,重要的是如何做一个历史认可的那种事业中有贡献的人,至于当什么长其实不重要,把它当作一件顺其自然的事情就好。说到底,功利价值并不是人生的唯一价值,甚至从一定意义上说它也未必就是人生最重要的价值。

 

[1]   [2]   [3]   [4]   [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