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剑:青年立志应当有历史感
作者:谢天武 赵佳音
2011年9月14日,中国人民大学2011级新生开学典礼在校世纪馆召开。国学院黄克剑教授代表全体教师发言。他以33年的治学心得、60多年的人生体悟勉励刚刚走进大学的青年学子:“年轻人立志要有历史感,不要为做官员而做官员,为做教授而做教授,为谋职位而谋职位,而要依历史标准让自己真正成为一个在历史认可的事业上有所寄托的人。”
短短五分钟致辞,现场多次响起热烈掌声。很快,黄克剑老师的致辞全文开始被人大同学在天地人大、微博、人人网等社交媒体传阅。
近日,我们走访了已逾耳顺之年的黄克剑教授。
守住“生命的重心”
记者:黄老师,您好。在今年的开学典礼上,您提出,一个人应当守住自己生命的重心,您怎样理解“生命的重心”?
黄克剑:孟子说过:“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这个“求在外者”就是身外之物,就是指那些可以被给予、同样也能被夺走的东西,这些东西大都能以金钱折算。有些看起来好像不可以归结到金钱,实际上它仍然是身外之物,比如一个人的职务、身份。职务是需要任命或聘用的,身份是需要认可的,而任命、聘用、认可的理由并不全然在被任命、聘用或认可的人身上。生命的重心落在这类身外之物上是不稳的,因为这类东西的被给予或是被夺走不是你自己可以作主的。
记者:如果生命的重心落在身外之物上,就难以守住。
黄克剑:是的。“求在外者”的获得往往会受现实境况的局限,若把生命重心放在这类东西上,你的心境就很难做到从容、坦然。一旦失去,就会很沮丧,就会有很大的失落感。把生命的重心放在身外之物上的人大都把人生的成功归结为功利上的收获,为之而喜,为之而悲。一个人以功利上的成功为人生唯一目标,就难以经受失败。一失败,重心就偏落在自身之外了。有的人就无法承受,可能从此一蹶不振,对生活失去信心,变得颓唐、抑郁以至于厌弃自己的生命。像这样,就可以说生命重心没有守住。当然,也有另一种情形,有的人功利上有所得就利令智昏,得意而忘乎所以,其实这也是生命失重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