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剑、张文质:教育危机 教育理念 教育者的天职
黄:这种紧张也是一种自然。讲课讲得很自如,是一种自然,讲得很紧张,也是一种自然,关键是那份真切感带进去了。如果失去了那份真切感,对一切都应酬、照顾得非常圆熟,那不是生命化教育。
张:课题实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价值,就是唤醒了教师对教育有价值的东西的一种期待。
黄:就是撇开了所有的中间环节——当然,我们认为是中间环节,别人未必这么认为,也许他们认为是很根本的东西。比方说政治,或是经济功利方面的东西,撇开这些,让教师直接去寻找属于教育本分的东西,或者说教育的天职所在。天职的观念非常重要,也许过去说得太多了,人们反而把这两个字的意味看淡了。其实天职的意思就是把所有的中间环节打掉,直扑那个理念而去。生命化教育对于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就是让他把自己直接关联到教育的理念上去,从中获得一种师道或教育之道的尊严,这种尊严使他得以心有存主,重心自在。不在于你是大学教师,中学教师,还是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也不在于你从教的学校是在乡村的还是在城市,只要在自己的心目中有天职这个观念,他就会立即把自己关联到教育的理念上。不管上司对自己有什么看法,还是一般的人对自己评价如何,都无所谓,这些中间环节对于一个有天职观念的人都无所谓。这是现在所说的产业化所达不到的,产业管理的最主要特征就是:我是一个被雇用者,老板雇佣我,我要让老板知道我的价值。产业管理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它把教育的管理者这个角色和企业家的角色转换了,企业家一般来说是把他企业中的人都视为他的雇员的,但是教育不能这样,教育管理者应该是服务者,服务于教师,如果变成企业家的角色,是雇佣教师,那么这种教育理念就有问题了。生命化教育不会是这样,它珍视教育的精神性状,让教师直接地从教育成其为教育的地方、从教育的重心所在处体认自己的天职。有天职观念的人不会在乎那些中间环节,即使上司不待见我,或别的同事对我的评价不公正,这都无所谓,我可以直接从这里汲取到教师的一种尊严,汲取到教师成其为教师的那种生命滋养。我想这也就是你所说的很多教师的精神面貌能够为之一振的秘密所在。这就是说是生命化教育能够唤起教师对天职感。
张:这种天职被唤醒之后,他的才情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展示。
黄:如果把才情展示给政治,那会受政治的制约,如果展示给管理者,那一定受制于管理者,就要照顾到管理者的喜好,一旦投其所好了,教育的本真的东西也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