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教师

黄克剑、张文质:教育危机 教育理念 教育者的天职

张:我到学校里去进行生命化教育的实践时,很多老师,包括校长,都问我,到底什么是生命化的教育,能不能给我一个概念,或者说是基本路径。我当时也有一个担心,我们现在所进行的很多教育实验都太具体了,具体地给出一个方向,一个目标,这就可能把其它的东西给排除了,教育本身可能就不圆满了,教育太多地落入了技术操作的格局。生命化教育的实践,更多是对生命的自然状态的尊重,对差异的关注,通过这些,努力地去成全学生的生命,在这样的过程中,就可以感受到生命化教育的意味所在。

黄:生命化教育的担当者,不是有意扮演什么角色,他本身的教育行为就应该是极其自然而真切的,他应该以生命化的践履去从事生命化的教育,不要把生命化教育变成对学生进行某种规划的实验,而自己却身处其外,这样才不至于使生命化的教育失真。

张:有一次我到晋江的一所中心小学去听课,那里的老师刚经过培训不久,课堂就已经有了很多的变化。这一节课是个情境作文,老师让学生来评价,“现在的老师和过去的老师有什么不一样?”孩子们的回答基本上是,老师现在变得很慈祥,很关心我们,不轻易批评我们,还有一个孩子说老师现在会笑了。原来老师原来是不会笑的!老师又问如果现在这个老师要离开你们,你们会怎么样,结果孩子们非常震惊,以为老师真的要离开他们,结果是这节课没法上下去了,哭成一片。后来这位教师反省说自己对教师的角色可能是一直处于一种朦胧状态,原来一直觉得自己就是一位知识传授者,一位管理者,没想到老师在孩子心中还有这么重要的位置,相当于父母,相当于哥哥姐姐。生命化教育使教师回到了应该有的很人性化的角色。

黄:这几年你深入到学校老师中去,甚至直接和学生接触,这是一种必要的践履。

张:这本身对我也是一种陶养,很多老师说我这几年越变越年轻,我说是全部来自于你们的力量,你们的爱心,你们的期待。去听课,一个人长途跋涉也是很辛苦的,我为什么要去呢?就是因为那里有一份期待,那里的精神需要反过来对我也是一种成全。对教育的所有的真切的认识总是在课堂之中感悟出来,当然也有很多理论的总结,但那种智慧的火花更多是在课堂上。

很多老师也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感悟到的,他在实践中感悟到的生命化教育和我原先所说的实际上是不太一样的,他是从课堂的独特的情境中包括孩子的成长的自然而然的那种氛围中感受到的每个生命的可爱,包括老师也变得天真了。学校的这种很热烈的状态,一到学校他们就很热烈地和你交流,希望你能帮助他,引导他,孩子们也叽叽喳喳地围上来和你讨论问题,这是一种很美好的状态。孩子们也都希望能把一种自然而然的课堂呈现给客人欣赏,这就是一种生命的美。有次我去马巷中心小学听课,孩子们评价这堂课,他们先问老师你自己觉得上得如何,老师说上得还不错,孩子们就说你和平时有点不一样,今天都不看人,有点紧张,还不如平时上得好。

 

[1]   [2]   [3]   [4]   [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