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教师

黄克剑、张文质:教育危机 教育理念 教育者的天职

作者:黄克剑 张文质

黄克剑(以下简称黄):我原来提生命化教育,依我的本意,并不是要针对什么,但客观上好像有了针对性。就我的初衷来说,生命化教育是要教育顺应人的生命自然,提升、诱导人的生命自然,而不要把生命自然中没有的东西强加于人。“自然”在这里是一种境界。说到根本处,就是教育不能失真,不能让人生命中那份自然而本然的真切感丧失,真切感一旦丧失,教育本应有的精神性状也就丢失,那教育也就完全变味了。当前的教育危机就在于教育正在失去人生的这份真切感。

从根本上说,教育不应该是政治的侍从,教育和政治应该是相互服务。政治不足以确立为人生的一种终极性的东西,教育在政治这儿寻找自己的归依肯定是找错了地方。现在一切都在市场化,教育又在向市场频送秋波。如果让市场取代以前的政治的地位,或者让市场和政治结成一种微妙的关系,重新驱使教育扮演为当下功利服务的角色,那教育的命运就太悲惨了。

教育好像终于免不了走产业化这条路,但是我想教育最终不应该被“产业”所“化”,如果真有一天它全然产业化了,那就一定会使教育丢了它本应有的精神性状。

张:想请克剑老师谈一谈生命与生命化这些概念。

黄:谈概念可能太抽象了,我们谈生命化教育也要自然而亲切,要以生命的体验逼近它,不要一下子给它下一个定义,下定义,就有断制,有断制就有取舍,完整性就会受到影响。以生命的方式谈教育,最重要的是,不要忘了教育只在于成全人的生命,而不是对人的生命作“标准件”式的加工。如果让教育停留在知识的授受上,学生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记住更多的东西,那样,知识反倒会成了外在的牵累。教育应该是成全人的生命,让生命保持活力,让它始终在一种真切中延续并上升。当然,人的生命肯定有脱不开功利的一面,人要维系肉体的存在,就必然和外界有物质的交换,这种关系必然带来功利方面的考虑。问题不在于要不要有功利考虑,而在于是沉溺于功利还是以超越或穿透功利的态度来对对待功利。如果要把这功利的追求把握在一个恰当的分际上,那就必须超越功利。人的生命本来就有超功利的一面,人毕竟不能只为当下活着。从这个角度说到生命化,这个“化”,不外乎是说尊重人的生命状态,要想办法让人生命里成其为人的东西,不是越来越少,而是使那种精神性状越来越获得成全。

 

[1]   [2]   [3]   [4]   [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