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慧:中日关系发展30年
[主持人语]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缔结和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这两个几乎同时发生的历史事件,对后来中日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前者为中日关系发展奠定了更加稳固的政治基础;后者则为中日关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30年来,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发展路途上也遇到过一些支流或逆流,中日关系是在曲折中向前发展的。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和中国改革开放的而立之年。值此时刻,本刊特邀请4位学者围绕“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与中日关系”撰写文章,以示纪念。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回顾了中日关系30年来所走过的历程,总结了发展两国关系的经验教训,并对中日关系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希望这组文章能够对读者观察中日关系有所启迪。
[摘要]本文指出,近30年来,中日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流是好的,但发展路程并非一帆风顺,既有过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蜜月期”,也经历过其后的“摩擦期”。现在,中日双方为实现两国关系的“长治久安”,正努力构筑“战略互惠关系”。
[关键词]中国;改革开放;中日关系;和平友好;战略互惠关系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中日关系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也遇到过波折。中日关系在经历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蜜月期”、冷战后的“摩擦期”之后,正在步入构筑“战略互惠关系”的新阶段。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和中国改革开放同时步入而立之年的特殊时刻,回顾30年来中日关系所走过的历程,总结发展两国关系的经验教训,对中日两国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中日关系的“蜜月期”
1972年9月,中日两国政府发表《中日联合声明》,宣告恢复邦交,从而结束了两国之间的不正常状态,揭开了两国关系史上的新篇章。特别是《中日联合声明》中有关“历史问题”和“台湾问题”的原则规定,为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
1978年8月,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历经整整六年时间,中日两国终于签订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并经过两国最高立法机关的正式审议、表决、批准,最后完成了中日建交的正规手续。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和生效,从政治上和法律上进一步肯定了两国间的友好关系,为两国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奠定了更加稳固的基础。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