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阅读

软技能的误解与真相

软技能是沟通能力的代名词。事实上,沟通能力是软技能的基础,也是软技能的一个分支。人们常常将那些书面与非书面沟通能力强的人视为软技能优秀的人。但是,软技能概念的范围更广,它不仅仅包括沟通技巧,还包括诸如人际关系能力、团队建设能力、谈判技巧、待人接物、个人动力、时间管理和思辨能力等。

情商就是软技能。情商是软技能的一部分而非全部。高情商者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因而在他人面前显得心智成熟。他们善于发现、调动和控制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所以在人际交往方面优于他人。了解情商有助于引导行为的改变,从而提升软技能。

软技能就是人际交往能力。虽然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能够增强软技能,但二者不能混为一谈。当然,高效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消弭分歧,催生共识,从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所以,人际交往能力的改进打开了软技能提升的空间。

软技能意味着温和的个人形象。实际上,软技能与人的外在形象并无关联。它指导人如何以礼貌、令人愉快而不伤害他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更多的是教你如何与人沟通,而不是塑造个人外在形象。

软技能等同与倾听技巧。善于倾听他人者软技能强。有研究表明,只有5%的人能够做好的听众,剩下95%的人倾听他人的能力不是平平就是很差。我们可以说善领导者也是善倾听者。善于倾听不仅是领导者必备素质,也是高超软技能的标志。弗朗西斯•赫塞尔本(Frances Hasselbein)有言:“倾听是尊重、是理解、是期待,是领导。”

软技能即就业能力。软技能能够打开就业通道,因此被视为就业能力,特别是在如印度这样非就业与失业问题并存的国家里面。当求职者具备相应学历、工作经验和能力但却无法找到工作,我们称之为失业问题。相反地,如果求职者有学历但缺乏工作经验和能力,无法争取到社会中存在的就业机会,我们称之为非就业能力。在后一种情况下,软技能就被视为一种就业能力,它增加求职者的就业机会。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在软技能和就业能力之间划等号。

仅凭软技能即可确保工作成功和事业发展。没有专业知识而仅靠人际关系在企业中发展的人,终将因这一素养上的软肋而事业止步不前。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必须“软硬兼具”。硬技能是职业生存的基础,有些员工硬技能很强,但因缺乏让他们能够在职场与上级、同事和下级和睦共处的软技能而无法生存下去。

 

[1]   [2]   [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