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良:大学的责任
有时候我觉得当领导的可以是最笨的,但是不要紧,你只要掌握一个办法,即能把智者们的思想汇拢起来,就可以使决策少犯错误,这就是“依法治校”和“民主决策”最基本的方法。最近我们复旦做了一些改革,可能大家会感兴趣,基本上遵循了16字治校理念。最近我开了一个学校学术委员会的会议,这是我本人最后一次参加学校学术委员会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我就提出来,所有的领导干部退出校学术委员会,这样就形成了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隔离。
为了使他们的工作不是空架子,我们为此设计了专门的会议制度和“召见-问责”制度。学校学术委员会可以就他们认为重要的问题,单独召开会议,形成独立决议(决议权不是决定权)。这些意见将是学校领导执行学术决策的重要依据。如果他们觉得对校内有些情况或某个问题不太了解,就可以召见校领导,进行问询,甚至是问责。有人就问我,如果学术委员会的决议跟学校领导的意思不符合怎么办?我说校长无权否决学术委员会的决议,但可以要求复议,做出一个更合理的决议,然后再由学校的决策部门转到职能部门执行。
同样的办法,也用于教学指导委员会。我们已经付诸行动,学校领导和部处负责人退出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复旦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
“自讨苦吃”
有时候我们喜欢用“改革”这个词语,但不是什么事情都必须要改的,什么事情都需要去大改的,更多的事情实际上是需要我们去坚守或者是回归的。
2010年,全国教育界最重要的大事是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复旦大学一共有三个项目被列入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名单,分别是通识教育、拔尖学生培养和学校内部治理改革。主动请缨有点“自讨苦吃”,但这体现了我们的追求和责任。温总理在很多场合都说希望大家大胆试点,我胆子是比较大的,但是有时候我自己也很难把握,有时候太大了是胆大包天怎么办?有时候太小又会止步不前,这是我正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在我们的设计中,比如通识教育改革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其中要全面推进书院建设。复旦学院将会组建若干个书院。书院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天地。每个书院都会聘请院长,学生规模相当,还要配置住宿、管理和公共活动的设施设备。让书院不仅仅是一个睡觉的地方,还要赋予它更多的教育功能,让大量的导师住在书院。哈佛大学原来的哈佛学院就是他们的本科生院,他们的老院长曾经说过一句话,“你把课外的教育和宿舍完全交给行政人员的话,那是不可能让学生得到好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