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阅读

十八大后中国税制改革前瞻

税制改革不再只是简单地与经济发展挂钩,而将是更多地与税收制度的公共政策功能结合起来。税制改革不再是简单地看其经济效应,而将更多地与公众的接受程度结合起来。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的时刻。快速稳定增长的引擎正在发生转变,出口与投资需求扩张受到国际国内多种因素的制约。笔者以为,2008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出台的积极财政政策仍将具有一定的惯性,假如仅仅依靠财政支出扩张,难以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十八大后中国需要加快税制改革步伐,融财政政策选择与税制改革为一体,以便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应从扩大支出转为进一步落实减税政策

众所周知,中国2008年以来一直强调“结构性减税”。在现实中,财政政策工具的选择采取了收支并用的策略。

十八大之后,“稳增长”不能走老路。政府的所作所为应转向尊重市场力量,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扩大支出刺激市场需求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扩大支出也有诸多不利之处。支出受益面可能存在不均,结果可能是市场中强者得到更多的资源,而弱者得到较少的资源或什么也没获得,尤其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这是不能继续采取扩大支出政策的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是扩大支出规模必然要借助于政府投资项目,这么做也可能导致政府行政审批权限的扩大并带来体制性复归的问题。

原因之三是扩大支出规模或意味着债务融资规模的扩大,或意味着财政收入的增加。从当前中国情况来看,政府举债仍有空间,但由于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仍未得到合理的解决,地方债从某种程度上看仍有向中央转嫁的可能。这样,扩大债务规模势必增添未来财政风险的不确定性。

原因之四是如果依靠增加财政收入的方式来扩大支出,那么这会给处于不确定性状态的经济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给已陷入困境的企业雪上加霜。

 

[1]   [2]   [3]   [4]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