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全文

(七)自我反思:认同生态文明的学习过程

1980年危机爆发导致约40%的城市失业率,当时主要靠"单位制"解决--政府要求五个人的工作十个人干,从此出现了单位制的无效率,因为政策要的就是没效率。同期是干部子女在父母所在的政府部门"办三产":官方恩准干部子女办公司倒买倒卖,使得80年代中期物价飞涨,造成市场秩序严重混乱。当时为了缓解通胀做了个全面改革的大计划(类似苏东改革),最后邓小平决策时,挑了"大计划"中的"价格闯关"先试一试。结果还没来得及闯,就出了大抢购和恶性通胀。

1991苏东解体,苏联人比我们的全面改革计划先走了一步。这样,我们就接受了他们的教训--没有及时推行货币化。于是,中国在1992年进入了货币化--取消一切票证,货币发行量陡增,信贷翻倍。为了吸纳超发货币,又在1992-93年开放了三大高风险市场:股票、期货、房地产。中国从1992年终于有了真正的货币,但那恰恰是在赤字危机条件下政府无力负担票证分配的财政补贴的结果。在1993年3大市场同步放开带动高增长,进一步出现了财政赤字增加,银行资本金为负(银行财政不分家),财政还多吃掉了80多亿存款,以及外汇储备不抵债务偿还需求等,导致"三大赤字"迸发,于是政府转嫁危机,要求"下岗分流减员增效"。

客观结果却导致内需大幅度下降。随之遭遇东亚金融风暴带来的外需陡然下降,突然降到不足一个百分点。从这时候起,中国遭遇输入性危机为主的阶段--1998年到2008年,我们已经遭遇了两次输入型危机。

任何一个意识形态条件下的经济体,都有形成自身经验归纳的客观规律的可能。我今天表述的是我们归纳经验之规律,乃是我的一家之言。

 

[1]   [2]   [3]   [4]

 

(文本来源:人文与社会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