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平:内外需失衡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第三,造成什么失衡呢?经济发展对社会事业的严重失衡,各地为了发展经济,一心一意的搞经济,用市场化的方式,把本来应该政府承担的社会保障事业,医疗教育事业等等的完全推向社会,由消费者负责负担,由老百姓负担。那么社会保障,那么消费,那么教育都推向市场的时候,实际上内需的启动就受到了很大影响,全世界不是通过一条渠道解决问题的,本来中低收入住房政府义不容辞,地方政府显然这一方面积极性不大,造成了经济事业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欠债方面的失衡,造成社会诸多不稳定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提出来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把保障民生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归属点,要把增强内需作为一个长效机制,应该是高瞻远瞩,非常正确,这是我想讲的第一点。
我想讲的第二点,在这个世界上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率先提升产业结构,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哪个国家就会率先的获得社会回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创新,就是革命。马克思当年讲为什么从粗放经营转到激烈经营呢?因为土地不稀缺了,土地产权确定之后土地变得稀缺了,必须在一块土地上千方百计的提高劳动生产率,于是从粗放经营转向激烈经营,我们当前环境已经变得不堪重负,因为三次伟大的工业革命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产方式,而且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第一次工业革命发在1760到1860年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二个工业革命,以汽车运输生物工程计算机等等为典型代表,第三此工业革命发展1950年到现在,是所谓知识经济所谓的信息经济,这完全是一个转变发展方式,是一个产业结构提升。到了80年代炼钢、造船,90年代汽车,到了现在电子产品。台湾的情况也是这样的,70年代主要是农副产品,80年代传统产业,到90年代就提出来发展现代电子信息产业,他们基本上七八年转变一次,大概最长的就是十年,我们不可能三十年不变。所以我们已经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刻,这是我所讲的第二个问题。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率先转变了经济发展方式,哪个国家、哪个地区就可以率先获得超额的社会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