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观点

李义平:内外需失衡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义平:尊敬的黄主席,尊敬的全书记,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下午好!我讲这么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方面的内容,中国的经济已经到了必须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刻,党中央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整个十二五规划期间的重要内容,我们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呢?我们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又带来了很多方面的问题。这与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本身特点分开。我们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以主要的追求速度,追求规模。第二,主要的靠外需,大量的依靠外需。第三,我们主要的靠便宜,我们的产品,我们的服务,在国际上要有卖点,这个卖点主要是靠便宜。靠资源便宜,靠环境便宜,靠劳动力便宜。第四,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大量的产品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包括钢材,包括高新技术产品,核心技术不在我们这里,挣钱那一头不在我们这里,附加值不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在百废具兴的时候,在我们发展空间很大的时候,极大的促进了中国经济长达30年的快速发展。然而,随着国际环境的变迁,随着国际国内特别是国内资源环境的变迁,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这样的经济发展方式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必须加以校正,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表现为几个方面,第一是内需和外需严重失衡,作为一个大国,过度的依靠外需,然后积累了很多的外汇,外汇在中国市场上不能用,要换成人民币汇增加通货膨胀。然后在国际市场上用美元结算,当我们买大宗国际商品的时候,会有负性的通货膨胀。外汇到底是保存多少好呢?其实美国是贸易利差,中国也是贸易利差,瑞士是两者平衡的,中国是税差了,税差了现在反倒很被动,是制造货币、制造外汇,制造美元的这些国家主动,而不是具有大量外汇储备的国家是主动的。

带来第二个失衡是产业结构的失衡,产业结构的失衡,表现在我们三十年来经济发展主要靠工业,现在服务业相当不发达,农业的基础十分薄弱,这一次通过通货膨胀期间,上升的问题,首先表现为农产品价格的上升,表现为蔬菜、副食等等这一方面的上升。其实农业完全可以成为一个亮丽的经济增长点,在美国是这样,在欧洲是这样。各地上的项目主要是工业项目,农业项目上得很少,农业欠债很多,原来北京二环之外就是种菜的,现在四环、五环之外都不种菜了,所以仅仅的提高利率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我今年十一月份去过山西去年土豆卖到三毛钱,今年卖到一块钱了还没有货。应当从供给方面加强解决问题,产业结构的失衡。

 

[1]   [2]   [3]   [4]   [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