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危机”席卷全球 高压下如何“突围”?

来 源:HR沙龙发表日期:2013-06-08

    世界经济疲软引发岗位需求减少、科技迅猛发展加速岗位结构“转型”、教育与就业脱节加剧岗位供需矛盾……国际劳工组织警告,2013年全球失业人口将突破两亿,失业率高达6%,一场全球性“就业危机”正席卷全球。

  在此间召开的2013《财富》全球论坛上,来自世界各国的政府官员、企业家和专家学者共同“把脉”,为缓解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开具“全球药方”。

  “就业危机”:全球青年失业率高企

  安吉拉·罗西是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的一名毕业生,数十次求职并未能帮她找到一份工作。这位来自世界最古老大学的毕业生很惆怅:“我周围的朋友,几乎一半都面临这种状态。”

  今年以来,美国失业率长期徘徊在7.5%高位,欧元区失业率4月份攀升至12.2%,就连被评为“最幸福发达国家”的澳大利亚也陷入就业难的焦灼……包括诺基亚、花旗银行等在内的许多大公司还在纷纷宣布裁员计划。

  参加论坛的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说:“如何安置就业是各国政府面临的大问题。年轻人就业难,格外令人担忧。”

  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西班牙今年4月年轻人失业率为56.4%。在中国,今年699万应届毕业生也正遭遇“最难就业季”。麦肯锡一份针对中国今年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报告显示,截至5月底,被调查的硕士毕业生签约率同比下降9%;本科毕业生同比下降12%。

  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成都财富全球论坛的大学生志愿者,就业成为他们最关心的事情,希望借助此次论坛提升成都知名度,吸引更多企业前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0年前,青年人才特别是大学毕业生炙手可热;没想到,今天竟然出现了这么严峻的就业问题,而且还是全球性的一场危机,需要格外重视。”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革新在论坛上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国际劳工组织助理总干事萨拉萨尔·希里纳奇斯说,过去,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青年人能够相对容易地找到稳定的工作岗位,但现在临时工、兼职工作却常常成为他们面临的唯一选择。

  “三重压力”:“招不到”与“找不到”矛盾突出

  论坛与会人员普遍认为,“全球就业危机”的背后是世界经济疲软、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就业错位共同作用的结果,可概括为“三重压力”。

  “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一直较为低迷,一些国家削减公共开支,私营部门也纷纷减少职位。特别是以往大量吸纳就业的制造业不景气,直接导致了就业压力大增。”丹马仕公司首席执行官罗尔夫·哈宾·詹森在论坛上说。

  布莱尔称,从技术层面分析,科技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岗位结构“转型”,特别是自动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劳动技术型转变,对技能要求水平较低的就业岗位开始大量消亡,也是导致就业岗位减少的一大因素。

  对此,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说,他几年前参观过一家拥有1000多人的制鞋厂,但不久前再次前往这家企业时发现,随着企业技术创新,自动化的生产线投入使用,仅剩下了300名员工。

  从更深层次分析,与会企业家和学者认为,“全球就业危机”背后,最重要的原因是,现行教育制度和就业岗位之间脱节,引发岗位供需关系“错位”。于是便出现了一对“根深蒂固”的矛盾:一边是企业遭遇“用工荒”,一边是社会高喊“就业难”。

  杜邦公司公司董事长兼CEO柯爱伦认为,与10年前相比,跨国公司对人才需求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目前教育制度还没有适应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往我们招聘新员工,一般从化学系招人,只要他像螺丝钉一样,干好本职工作就行。但现在需要他能够了解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具备较强‘软技能’,如团队合作、创新能力、沟通技巧等。”

  这一错位还突出表现为技能培训的缺失。麦肯锡合伙人Li-KaiChen说:“一些新职员入职后之所以不能很快上手,是因为之前的模拟、拓展培训较为缺失。还有很多人并不缺乏书本上的知识,而是缺乏接受职业化、专业化技能的渠道。”

  相对于高科技人才,普通基层技工的核心技能缺失显得尤为突出。刘革新说,很少有企业愿意投钱让农民工去接受培训,“流动性太大,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培训出来的技术工人,说被挖走就被挖走。”

  重视职教:“组合拳”缓解就业难题

  面对“就业危机”,许多国家已打响了“青年就业保卫战”,如法德两国联手推出名为“欧洲新政”的青年就业计划,拨款600亿欧元用于青年就业担保。

  对此,专家认为,要从根本上缓解全球性的就业危机,还需政府、企业和社会形成合力,打出一套“组合拳”。

  “不是有文凭就能找到好职位,恰恰是那些掌握核心专业技能的人最‘吃得开’。”新东方联合创始人徐小平在论坛上说,“为什么我们不能有更多的专业的品酒师、厨师、高尔夫培训师等新兴职业人,就业空间十分广阔。”他指出,政策层面要重视职业教育,适当放开民资、外资投资职教的资格;基础教育要改革,更多接近生产一线。

  国外先进做法值得我国借鉴。在美国、印度等一些国家,一些大学生毕业后要接受90周的冲刺班培训,效果不错,强化技能训练,把好几年的教育课程浓缩到几十天中,其中30%的人能够最终走上工程师等就业岗位。

  “目前来看,就业压力大的群体主要是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因此,推进城镇化建设中要加大现代农业等技能培训,培育适应未来农村发展的人才。”卢迈表示。

  参加论坛的企业家和学者指出,除了入职前的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岗位上的培训和技能提升同样重要。

  据了解,在美国,公司一般拿出销售收入的1%至5%,或是工资总额的8%至10%作为工作培训资金。还有一些公司将培训机会作为一种福利,为员工量身定制课程。
 

本文关键字:就业危机、全球问题
相关文章


重要提示

1、报名前,应认真阅读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入学指南,充分了解我校网络教育的办学模式,并愿意遵守学校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努力完成学业。
2、报名表一经确认,将随成绩等进入学生档案,你需要对本报名表所填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3、如同时报读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须分别填写学历教育报名表和非学历教育报名表。

学历教育报名 非学历教育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