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国文学国际影响力

作 者:冯黛梅 来 源: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日期:2018-05-03

   当地时间4月26—27日,美国哈佛大学与耶鲁大学联合主办“重新思考世界中的中国文学”国际研讨会。中美学者齐聚哈佛大学,针对一般文学与认知、中古文学、翻译与传播等主题进行讨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中国文学翻译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教授伊维德(Wilt L. Idema)表示,西方学者并没有利用这样的机会和条件,中国文学在比较文学领域还处于受“冷遇”地位。他认为,中国文学在西方学界依然没有正常化,是一个封闭的、特别的小圈子。事实上,无论是研究诗歌、小说还是戏剧的学者,都没有将非西方文学视为主要研究对象。

  华盛顿大学教授康达维(David R. Knechtges)表示,比较文学研究存在“欧洲中心”现象,但不能过于苛责相关学者。作为中国文学研究者,应该持开放与合作的态度,与其他人文领域展开合作。

  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系教授柯马丁(Martin Kern)认为,中国文学研究还存在一个跨行业、跨地域交流的问题。他认为,学者自身要意识到研究以及交流对象有不同的人群。要将彼此带入不熟悉的领域,让对方“了解”“熟悉”后才能达成认知。

  有学者表示,在重新审视现状时,除了向别处看之外,还应该向内看。科罗拉多大学亚洲语言与文明系教授柯睿(Paul W. Kroll)认为,事实上,现在的西方学者特别是美国学者面临着一些不利挑战:一个是盎格鲁中心主义在美国的上升;另一个是人们对西方学者带有“异域”特点的研究没有过去宽容。他还提到,现在美国研究中国语言学的学者很少真实地研究语言的读音、变化等。他希望那些冉冉升起的年轻学者继续接受挑战。

  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教授田晓菲认为,现在的中国文学研究呈现出很健康的性别平衡,这与以往是不同的。中国文学研究“进展很好”,“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她提到,除了学术机构发挥重要作用外,每个学者、教师也应该发挥个人的角色作用。从个人教学、写作入手,寻找更有趣的方法向学生、读者传达信息。通过重新思考中国文学的教学及创作,可以为中国文学研究领域带来新的发展。

  美国卫斯理学院东亚语言与文化系教授魏爱莲(Ellen Widner)表示,现在的研究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更加国际化、多样性。她表示,现在中国文学在美国的影响还很有限,但有一个例外是人们对《红楼梦》的了解。即使有些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很少,也听说过《红楼梦》。《红楼梦》可以作为美国与中国文学之间的桥梁,通过了解小说,进而开始学习中国诗歌、音乐与艺术等,她还专门开了一门课讲解《红楼梦》。她认为,如果将中国文学分类来看,而不是作为一个整体,可能更吸引人们的关注。现在很多人被中国的科幻小说吸引,这也是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重要提示

1、报名前,应认真阅读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入学指南,充分了解我校网络教育的办学模式,并愿意遵守学校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努力完成学业。
2、报名表一经确认,将随成绩等进入学生档案,你需要对本报名表所填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3、如同时报读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须分别填写学历教育报名表和非学历教育报名表。

学历教育报名 非学历教育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