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超7成青少年获取资讯的来源是互联网与新媒体

   201205月07日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新华日报2012年5月4日报道 一份关于全省青少年文化生活调研报告显示:
“电子一代”,并未远离书报
“五四”前夕,团省委联合省社科院开展了青少年文化产品的满意度抽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企业青年、农村青年、进城务工青年、社区青年等。其中,中共党员占18.1%,共青团员占52.8%,少先队员占13.8%。
平时看什么?74.9%青少年选“网络”
调查中,当被问到“获取信息和资讯的主要途径”时,有74.9%的青少年选择了“网络”,有47.8%的青少年选择了“手机”,46.8%的青少年选择了“报纸”,仅有12.5%的人选择了“广播”。
“平时接触最多的媒体”中,89%的学子选择了网络,6.2%的人选择了电视。
“青年人思想活跃,接受网络新事物快,但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团省委宣传部部长周永忠表示,互联网与新媒体文化产品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需求,紧抓青少年的心理,吸引着青少年的眼球。“这一代青年人,能看到互联网时代赋予的特点:他们从小练就了获取资讯的本领,利用网络有时也依赖网络,信息丰富有时也良莠不分。”
网络背景下,如何引导青年人健康成长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处处长王晖认为,对青年人的教育需要从单向式说教向互动式交流转变;从集中式解答到即时性交流转变;从被动式助长到主动式成长转变。
10类文化产品中,图书杂志报纸分列三甲
调查显示,在包括网络、音像等10类文化产品中,“最受欢迎”前三甲分别是图书、杂志、报纸,满意度分别为67.9%、64.5%、61.9%。
在阅读图书类型中,教辅资料占了53.5%,而报纸杂志类型中,“综艺娱乐”高居首位,占52.8%,娱乐呈现明显的“低龄化”倾向。
调查还显示,我省青年人对时政新闻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有56.2%的青年选择了阅读“时政新闻”类报刊,综艺娱乐类、科普知识类、体育赛事类等分列其后。
调查显示,青年的文化程度与阅读报刊比例呈正相关的关系。研究生及以上的青年经常阅读报纸杂志的比例最高,为57.1%,而初中及以下的比例最低,仅过一成。
与之相应的是,在上网动机上,不同文化程度的青年也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生及以上的青年用于“查找资料”的占71.8%,远远高于初中及以下的41.4%;用于“阅读新闻”的占64.1%,也高于初中及以下的27.6%;而在“聊天交友”这一选项上,初中及以下的青年比例为75.9%,远远高于研究生及以上的5.1%。
在信息量巨大的互联网时代,如何综合考虑各个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青少年的成长特征和成长规律,最大限度地保障文化产品的教育内涵和教育意义,无疑是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文化产品,如何更对青年人胃口
“青少年对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站)‘三馆一站’等公共文化单位利用尚不充分。”团省委的调查显示,仅有14.2%的青少年经常去“三馆一站”,有21.3%的青少年则从来不去。
“青年人‘旷课’博物馆,说明我们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与青少年存在脱节问题,一些项目时尚性、趣味性不够、吸引力不够强。”团省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镇村层面,青少年主动去村农家书屋、乡镇文化馆的习惯远未养成。在县级市层面,文化馆、图书馆针对青少年的免费服务还不够多,“比如南京,定向给青少年提供的服务项目总量偏少,影响面偏小,各级青少年文化阵地还存在免费服务项目少、商业性培训多的现象。此外,全省优秀图书馆包括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度还不够高,尤其是其网络镜像图书馆还未完全对社会公众开放。”
少工委有关负责人认为,文化产品要吸引青年人,必须融入、符合青年人的核心价值观,比如国产动漫电影《魁拔之十万火急》深受青少年的喜爱,“与命运对决”是《魁拔》这部“补钙电影”所要表达的核心价值观。“人生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境。但无论对于少年、青年,还是每一个心怀梦想的人,奋发励志都是永远不会过时。坚毅、阳刚、不懈追求的精神,正是青少年必须具备的奋斗精神。”
“必须要指出的是,目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产品还不多,产品数量、产品质量和产品结构还远远不能满足青少年的需求。”团省委宣传部部长周永忠表示,鼓励文化企业创作、生产、推广出更多的深受青少年欢迎的文化精品,已经是当务之急。(王拓 杨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