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城市需要发展社区教育
2007年11月15日 张德明 中国教育网
●社区教育不仅带动社区经济建设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将教育与生活融合,带动社区文化和社区服务的提升,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而这正是创建学习型城市最鲜明的特征,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社区教育的发展、学习型城市的创建,都将最终体现在人的全面发展上。社区教育的开展应以人为本,即以居民多元化的需求为立足点,提供多样化的优质教育资源,让居民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
●学习型城市的创建要求社区教育形成“政府引导、多方支持、全民参与”的繁荣局面,而这一局面的形成需要有效的政府引导和管理体制、需要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系统的优势、需要有效的社会激励和评价机制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显然需要努力创建学习型社会,提升人们的价值追求,从而奠定活力和动力的基石。
如今,上海正向着学习型城市迈进,并将其作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上海市每年有近200万居民参加各级各类的学习和培训。可以说,整个城市正在掀起一场全新的“学习革命”。学习正逐步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并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一个城市是由多个社区系统化、整体化而构成的,学习型城市也应由分布的学习型社区构成。社区是居民频繁交往、紧密联系、相互学习、共同生存的区域性环境,其蕴含着所有社区居民多样化、多层次的学习需求。这些学习需求的满足离不开教育系统这一基础性源泉,教育系统必须向所有居民提供其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想获得的教育。而社区教育恰恰能跨越时空界限,将教育置于一定社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中,把各级各类教育延伸到每个家庭,并能整合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营造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和人文环境,让每个居民都能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
最近,我们与各区县社区学院联合开展了近6万个样本的社区教育现状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约56%的居民认为在社区学习很方便,44.86%的居民认为社区学习的知识能够学以致用。这一结果充分反映了社区教育的便捷和实用性。它不仅带动社区经济建设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将教育与生活融合,带动社区文化和社区服务的提升,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而这正是创建学习型城市最鲜明的特征,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同样有调查显示,截至2007年初,上海市19个区县共有社区学校220所,社区学校分校(教学点)4346个,与2006年同期相比增幅分别达8%和45%。与此同时,社区教育基础设施、工作人员队伍、课程资源等也逐步完善,并且已初步形成区、街道、居委三级管理网络。更引人关注的是各类趣味盎然的社区教育活动在全市不断涌现,如,蓬勃开展的家庭读书、楼组读书、班组读书活动;遍布全市的终身教育节、终身教育宣传周、学习型企业和学习型家庭评选活动、六进家庭活动以及社区英语角等活动。社区教育已经受到政府的重视和居民的青睐,丰富多彩的社区学习活动正深入每个家庭,学习正逐步转变为居民的一种自觉行为,这是上海向学习型城市迈进的极为重要的一步。
在为当前社区教育繁荣发展感到欣慰的同时,调查所反映出的一些问题也使我们不得不冷静地思考。在近6万名的被调查者中,约有3%的居民对社区教育现状表示不满意,34.68%的居民对社区教育感觉模糊,39.08%的居民认为社区教育当前缺乏适合的教育项目,31.22%的居民认为教师教学水平一般,36.22%的居民认为办学条件不足。我们必须承认,当前社区教育在满足居民多元化学习需求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面对这些现实问题,我们需要站在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梳理和科学定位上海市社区教育的发展。
社区教育的发展、学习型城市的创建,都将最终体现在人的全面发展上。社区教育的开展应以人为本,即以居民多元化的需求为立足点,提供多样化的优质教育资源,让居民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贴近居民生活的各类读书活动、知识讲座、培训项目的展开,可以让居民深刻理解“活到老,学到老”的真正内涵,亲身体会学习赋予生活的意义,没有哪种教育比社区教育更灵活、更贴近基层。成功的社区教育同样离不开前期调研、精心策划、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教学者的认真讲授、学习效果的评价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等各个环节。社区教育将同学校教育等其他类型的教育相互补充,共同构建覆盖整个城市的教育网络。
那么,社区教育应如何开展才能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充分发挥其特有的功能?哪些方面或环节的改进须提上议事日程?我们认为,学习型城市的创建要求社区教育形成“政府引导、多方支持、全民参与”的繁荣局面,而这一局面的形成需要有效的政府引导和管理体制、需要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系统的优势、需要有效的社会激励和评价机制。
首先,需要政府坚持“服务”的理念,形成有效的管理体制。一个社区对整体和长远利益的把握,总会受到自身观念意识、发展目标和直接利益的限制;如果缺乏政府的正确导向,社区教育的发展就会处于一种较为茫然的状态。而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统筹协调能力,将促进由市、区县、街道到居委纵向四级管理体制的日臻规范与完善,同时在横向上将有效统筹社会各界力量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
其次,需要紧扣信息时代的脉搏,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人类社会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教育时空,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育的面貌。社区教育必然要借助一定的信息化载体才能迅速发展,这就需要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系统的优势。上海社区教育网络平台的中心节点已经依托上海电视大学的教学网络在全市19个区县同时开通,实现了卫星网、互联网和电大分校系统办学网络的“三网合一”,这还只是第一步。至关重要的下一步是建立上海市终身教育网、整合多层次且多样化的资源、提供灵活的学习方式、优化师资队伍,以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进一步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系统的优势,为社区教育的教育资源、教学师资、交互平台等各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再次,需要凝聚多方力量,形成有效的社会评价和激励机制。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居民自觉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仅取决于居民自身觉悟的提高,还有赖于社会评价和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健全。社区教育的公益性特征决定了它更需要有效的社会评价激励机制的支持,这也关乎居民的学习热情和动力的持久保持。针对居民的需求多元、目标多元的情况,建立恰当的、多元的质量评价标准是必须的。我们还可以建立开放式的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在全市推行“学分互认”制度,让每一位居民根据自身的精力和学力选修课程,只要累积学分达到相应学历或技能的要求,就可获得相应证书。通过此类举措,居民的终身学习需求才有可能得到充分支持,持续学习才能得到有效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