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体系能否规范远程教育发展

2006 年 10 月 17 日      中国青年报           

       王晓在一家公司做销售,工作之余,他一直想通过网校恶补一下市场营销方面的知识。但工作繁忙的他,根本没有精力顾及报名、交费等细碎之事。但现在,王晓可以如愿以偿了——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网络教育学习形式——高校提供学习内容+专业机构提供平台和服务。通过该体系除了学习,剩下所有的事情学员都不用自己操心。

  登录 google ,敲入“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可以搜索到 6 万多个网页。但实际上,这种被称作“网络学习超市”的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5 年前才刚刚开始起步。

  2001 年前后,在经过几年飞速发展之后,网络教育的问题开始显现:由于管理和规范跟不上,高校网院良莠不齐,甚至出现了虚假宣传,欺骗学生入学的事情。一时间,社会对网络远程教育的质疑之声四起。

  为了重塑网络教育的形象, 2001 年年底,教育部批准有着丰富远程教育经验的中央电大、电大在线依托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建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校外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项目”,也就是后来的“奥鹏”,希望可以借此突破网络教育发展的瓶颈。从一开始,“奥鹏”的定位就非常明晰——做好高校网院和学员的“保姆”,提供服务。对此,中央电大校长助理李林曙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就好像一个航空港,高校网院就好像各个航空公司的飞机,而学生就是旅客。各个高校网院提供什么样的课程给学生,就像在飞机里各个航空公司提供什么给顾客一样,是完全独立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扮演好“地勤”的角色,为所有各个加盟的高校网院和他们的学员提供包括招生服务、网络技术支持、考试服务等各项服务。

  这样的定位,很好地解决了高校网院和学员之间的需求矛盾。

  一般来说,高校独立办网校,一旦全国的教学点超过 30 家,就会非常吃力,不仅投入成本巨大,而且服务能力也很难跟上,随之而来的就是考试的公平性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容易出现问题。而加入这一服务体系之后,只要保证授课内容,剩下的都可以交给体系来打理,省心省力。

  对此,原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陈德人深有体会:“作为首批试点高校网院,学生数量在全国列第三名,如果不利用这个服务体系,服务的确很难跟上。通过合作,确实从他们的经验和模式中借鉴了许多东西,他们从学生角度去设计、架构、方便学生学习。”

  而对学生的好处,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尧学概括说:“对公共服务体系理解很简单,就是高速的教育网吧,也是一种教育超市。学员根据自己的时间,到服务体系的学习点选各个学校适合自己需要的课,其他的事情不用管。”

  而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也通过独有的定位很快验证了它在市场上的生命力。

  尽管 2001 年第一次招生,全国只招到 2000 多人,但很快,招生人数飞涨。现在,该体系为合作高校的 10 万余学子同时提供高中起点专科、高中起点本科和本科二学历等 9 类 180 多个专业的学历教育支持服务。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近 30 家高校选择了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提供的服务。

  2006 年 6 月 26 日,“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项目”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的结题验收。作为课题组组长,李林曙认为,项目结题标志着我国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研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即找到了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的服务模式、运行机制和技术支持特点,取得了理论依据,关键是在实践上运营成功。

  李林曙透露,公共服务体系未来理论与发展方向——我国“数字化学习港”的建设已经提上日程。 2006 年 6 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正式下达通知,启动“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与示范”教改项目。该项目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牵头组织,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参与项目实施。依托“奥鹏”现已取得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进一步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和其他社会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构建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创新体系,探索并实践终身化、网络化和开放式的继续教育发展新模式。未来,将有更多的求学人从远程教育中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