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我要评论
( 34 )
过刊浏览
1942:那不应被遗忘的历史

教研部 樊改娟

2012年岁末,全世界都在宣扬着世界末日的到来,当然对此,我是不以为然。所以,我依然如同大多数人一样,每天按部就班的努力生活,上班下班,工作休闲,除了正常的工作生活以外,我的最大乐趣就是能安安静静的坐在电影院的大屏幕前认真的欣赏一部我感兴趣的电影。电影1942自从筹拍以来我就翘首企盼,最初对电影并没有太多认识,出于懵懂的感觉和对冯小刚导演电影水准的信赖,我终于盼到了1942的如期上映,如愿以偿坐在了保利国际影城绿地缤纷城店的8号大厅欣赏这部岁末巨著。

河南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而是一个熟悉且很有亲切感的名词。电影1942则围绕着河南的一个普通地主老东家逃荒的故事展开,并掺杂着外国记者、中外传教士和国民政府等多条主线,试图展现在灾难面前各个阶层各层民众的态度和命运。1942年河南大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旱灾蝗灾,三分之二的粮田欠收甚至绝收,为了活命,以老东家为主人公的地主和佃农瞎鹿也走上了逃荒之路,按照老东家的说法,他家不是逃荒,而是躲荒,但是最后他也成了真正的灾民,一样为活命而到处逃亡。

逃亡中的众生相由此展开。佃农瞎鹿为了给母亲治病,企图将亲生女儿趁黑天出卖,遭到老婆的强烈反抗,没能得逞。在瞎鹿追驴未归之后,瞎鹿的老婆不得已将自己卖给一个牛贩子,留下一双亲生儿女托付给刚刚结婚一天的丈夫栓柱。栓柱在带着继子继女爬上逃亡火车后,因为疲困,一觉醒来一双小孩已然不见,栓柱跳下火车却将卖老婆换来的几斤小米遗忘在火车顶层,自己也最后惨死在日本人的刺刀之下。逃荒中最主要的主人公老东家在相继失去儿子、儿媳和最后主动将自己卖给妓院的女儿之后,带着逃荒中出生的孙子在成功逃亡到陕西之后,却发现孙子已然被他憋死了,绝望之后,他又只身开始返乡。

另外一方面,传教士小安在逃亡中坚持传播主的信仰,但是他的信仰在无情的现实中一次次被粉碎,无论如何闭不上眼睛的逃荒者,信为至上的圣经也未能堵住日本轰炸之后逃荒者胸口汩汩涌出的鲜血,一个又一个逃亡者就在饥饿和日军轰炸中不断地死亡,不断地被炸为碎片。美国记者白修德亲临逃荒灾区,拍下了令人发指的轰炸照片和那些惨烈的逃亡情景,在通过多次交涉之后,见到了国民政府的最高统帅,蒋却声称,人吃人的事情在中国从古到今是不可能有的。

电影多条线索同时展开。一方面逃亡之路荒凉凄惨、令人绝望,另一方面国民政府歌舞升平、夜夜笙歌、粉饰繁华,不断的画面切换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正如在无数衣衫褴褛的难民中间瞎鹿媳妇那一缕颜色鲜艳但已然破烂的粉红棉袄,都是一样的让人触目惊心。在瞎鹿媳妇和栓柱分别之前,两人在路旁麦田地里互换了棉裤,就因为瞎鹿媳妇的棉裤腰囫囵一些,在两个孩儿无声的注目之下,母亲和孩儿就这样从此分别了,画面中大片干枯的麦田拉远,凄凉的背景音乐响起,我不禁潸然泪下。

电影1942就这样给观众讲述了一段也许已经被很多人遗忘的历史往事,在演员不够标准的河南方言中,让观众似乎感觉也回到了那令人绝望生不如死的逃荒岁月。在刘震云的小说《温故1942》中多次提到了那些令人震惊甚至发指的真实故事。所谓的易子而食,易妻而食,我想在连基本的生存都无法为继的情况下,这些事情也许就真的发生了。1942-1943,因为天灾战乱,河南共死亡300万人。历史已经过去。如果不是刘震云的《温故1942》和电影《1942》,恐怕没有几个人能想起那300万无辜逝去的生命。

电影1942的最后,失去全部亲人的老东家手拉同样失去全部亲人的一个孤女,再次踏上了返乡之路。中国民族就是这样的坚韧,刚强,即使在最绝望的困境中,也能看到希望,也要勇往直前。如今和平年代的我过着丰衣足食的小康生活,还有什么不满足的,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快乐的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