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我要评论
( 33 )
过刊浏览
美国、美国!!

培训与发展中心 Summer

我从未去过美国,但平时总会听到有人讲美国如何如何,由此勾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心:美国究竟是怎样的?

在smileblue的推荐下,我断断续续看了林达夫妇写的有关美国历史的一系列书,尽管是讲美国历史的,但我发现只有知道了过去才能理解现在,忽然有些电影能多看懂一些内容了。

先期看的有《历史深处的忧虑》、《总统是靠不住的》、《我也有一个梦想》、《如彗星划过夜空》,这里有美国法律、政治制度的故事,有二战犹太人的故事,有南北战争的故事,还有民权运动的故事。

在我的印象中宪法是个很抽象的法律,似乎与个人无关,可书中提到的宪法故事跟每个个人都是密切相关的,比如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反越战运动中,《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在披露所谓“五角大楼秘密文件”的事件中,凭借宪法权力,与当时的美国政府行政当局抗衡的故事,凸现了联邦最高法院是如何解释宪法、如何判定上诉案件的。

再比如,不知是不是林达太善于煽情了,有关南北战争和60年代的民权(黑人)运动看着太沉重了,这不禁让我想起中国大地上发生的内战,真有种不敢看中国历史的感觉了。每每看到一个个具体的、有关人的故事,越发觉得南北战争太不应该打了,每一场战争都不该打。

然而,从《一路走来一路读》中再次看到有关南北战争的故事,我看到了一个新的视角:在讲到南军司令李将军时作者居然把光荣和投降联系到了一起,这是我第一次完整的理解了投降的含义。

林达在书中还会反复提起的是知识分子批判政府容易,但与民众保持一定的距离甚至批判是难的,不然容易导致多数的暴政。这也是我听到的一个新观点。

林达的书看多了会觉得有点啰嗦,但不可否认的是太到位了,比起若干年前同样是smileblue推荐的唐师曾的美国经历太抓住美国与美国人的核心了,相比之下唐写的只是一般见闻,太浅了。我现在甚至有种错觉:我太了解美国了,甚至觉得它很亲切,哈哈。看来,这就是历史的魅力!现在甚至觉得如果不了解一个地方就去旅行的话真是白游,夸张了些,但就是这样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