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我要评论
( 15 )
过刊浏览
我的兔年春节——累并快乐着

北京  蔷薇   

刚刚过去的辛卯兔年春节是我在北京奶奶家欢度的第七个春节了,在此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个辛卯兔年春节的点点滴滴吧!

按照我家乡民俗,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就忙上了:扫房子、拆洗被褥窗帘、清洗各种器具、布置房间、准备年货等等。这喜庆的节前一款款幕幕准备工作,宛如一场动听的交响乐。譬如采购年货,一件很繁复却又很有趣的事:在张灯结彩的超市里,穿梭在络绎不绝的人群里,在琳琅满目的货架上,寻找自己需要的东西;并不时的与旁边的其他顾客朋友们交流一下采购经验或者心得。采购完后,还要排着长长的队伍,等着交款。领着一袋袋年货回去后,把那些东西分类放好以备用时方便拿取。这些大抵就是春节的前奏:“乐此不惫”。民俗曰:辞旧迎新!

除夕——把春节推向了“高潮”:早晨糊窗花、下午贴对联、晚上做年夜饭、包饺子、放礼花……其中年夜饭应算是高潮中的“焦点”了。由于家人工作繁忙,我“高风亮节”地承担起了做年夜饭的历史重任(呵呵,不过说真的,我还是挺喜欢下厨露两手的!)。按我家乡习俗,从腊月二十八开始就得筹备做年夜饭的各项事宜了,家乡的年夜饭大致包括如下内容:蒸馒头、煎鱼、炸丸子、做肉皮冻等。

蒸馒头对我来说是个挑战,平时没怎么做过,也没什么经验。这时,我向奶奶求助了,奶奶表示愿做参谋指点一二,但是持怀疑态度,最后对我说:“小孙孙啊,你就把菜做好就行了!馒头,我看你呀就别折腾了!”小叔在一旁却说:“她愿做,就让她试试,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听了这句话我有了信心,我想我一定能做好的,于是在除夕前的几个晚上,我就一遍遍的重复着做着实验,面团了又揉,揉了又团……为了好吃又样式好看,我还额外地进行了自我挑——当起了蒸馒头“艺术家”!第一次作品很失败,是一些四不像小动物似的馒头。当我不服输,继续做,继续尝试着,终于功夫不负苦心人,在经过多次失败后我成功的做出了蝴蝶、花、鸟、鱼等形状的馒头,得到了奶奶的首肯! 

为了把菜肴做的与餐馆里一样精致,我一会翻书,一会上网查资料,一会记笔记。甚至为了一种调料,跑好几家超市。有了这些前期的准备,厨房里奏起了锅碗瓢盆协奏曲。从菜品的搭配,色,香,味;以及码盘,摆盘等都细细揣摩。例如:桂花糯米藕……先把洗好的莲藕两头的藕节切去,把泡发好的糯米,灌入莲藕的孔内,灌满后,再用牙签把切去的藕节固定在原来的位置上。然后上锅煮熟,冷却。最后用沾过水的刀把糯米藕切成薄片,整齐的码在青花瓷盘里,再浇上桂花蜂蜜,周围用红枣点缀。这只是希望能给家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除夕夜,我怀着高兴而忐忑的心情端上了我精心烹制以“幸福”为主题的菜肴:桂花糯米藕(幸福甜蜜)、糖醋黄鱼(连年有余)、素炒食香菜(十全十美)、栗子鸡(大吉大利)、四喜丸子(团团圆圆)、烩什锦(全家福)等。叔叔婶婶品尝后说:“辛苦了,不错,很好,能开餐厅了”。妹妹在我耳边小声地说:“姐,您太像魔术师了,变出这么多好吃的!” 听着这些,我心里暖暖的。看着一家人坐在一起,捧着酒杯互道祝福,觉得这段时间的付出,是幸福的。

饭后,朋友同学的祝福短信,如雪花翻飞。哥哥姐姐妹妹陪着奶奶看春晚,玩麻将。我和叔叔,婶婶忙着包饺子。当2011农历新年的钟声敲响时,我们一起到楼下放鞭炮。望着空中绚烂的礼花,闻着淡淡的火药味道,我拨通了老家的电话,给父母送去了新年的祝福。

大年初一至正月十五(元宵节),亲朋好友聚在一起,互相拜年,海阔天的神侃,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欢声笑语间透着惬意,宛如欢快的小提琴协奏曲。而我正埋头绣一幅“寿”字(十字绣)——这是我准备在今年三月十六日,送给奶奶八十岁的生日礼物。绣了三四个月才绣了一半。家里的姑姑婶婶看到后说:“别绣了,还有那么多呢,来不及了。”奶奶看到后也直摇头,说“别弄了,歇会吧,今年没戏了,明年再说吧。”但我依然在他们看电视,玩游戏、麻将时,埋头画着“寿”字。我知道,只要坚持就有希望。在元宵节那天晚上,我绣完了整幅作品,实现了对奶奶的承诺。抬头望着窗外绚烂的礼花,恍然间感觉,春节就是一支璀璨的礼花,美丽而辛苦。

这就是我的兔年春节,累并快乐着。同时也感受到了坚持的美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