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致力于筑牢“利益共同体”

来 源:中国商务新闻网发表日期:2016-06-08

    货币政策、产能过剩问题、中美投资贸易协定谈判、高新技术转让……中美双边经济领域的多个重点议题均在本轮对话中达成共识,进入成果清单。业内人士指出,未来中美要筑牢“利益共同体”,双方应致力于促成上述成果落实到位,让成果作用充分发挥。

  

  6月7日,为期两天的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闭幕,中美双方围绕贸易、投资领域的重点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的沟通。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在双方共同努力下,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七轮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取得积极成果。希望双方认真抓好落实,确保早出成效,让两国人民早日受益。

  研究人士认为,中美之间既有矛盾分歧也有共同利益,合作远远大于分歧。中美应当管控分歧,合作共赢。此次对话达成的成果确定了双边合作的方向,下一步关键在于双方如何将成果落实到位,并且继续深入挖掘合作空间,筑牢“利益共同体”。

  达成60多项成果

  “与预期一样,虽然我们没有也不会消除全部分歧,但达成了60多项成果。”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闭幕式暨记者会上表示,经济对话的成果对两国经济克服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促进了中美关系稳定发展,也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正能量”。

  如此前业界普遍预期,中美投资贸易协定、化解过剩产能、货币政策、高新技术转让等成为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主要议题。

  汪洋表示,在货币政策方面,美方承诺货币政策正常化过程中,充分考虑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注意提升政策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在产能过剩方面,双方达成共识,认为钢铁和其他行业的产能过剩是全球性问题,是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和需求低迷的结果,需要集体应对。化解产能过剩应通过法治手段、市场机制和恰当的政策措施加以解决;在中美投资贸易协定谈判方面,双方同意加快步伐,并将于6月中旬交换新的负面清单出价,力争早日达成互利共赢的高水平协定;在高新技术转让方面,双方重申继续通过中美高技术与战略贸易工作组详细讨论出口管制问题;在金融合作方面,双方就加强在美人民币交易与清算等一系列合作取得重要进展。此外,双方同意加强沟通,增进互信,努力达成运输类飞机双边适航互认。双方将继续推动省州和城市间贸易和投资双边合作,进一步加强在基础设施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农业、中小企业、清洁能源研发创新等方面的沟通合作。

  “这次对话会只是战略性和方向性的,下一步关键在于中美双方怎么落实到位,让对话成果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中美欧研究中心共同主任何伟文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中美关系正面临不少挑战,但双方依然努力追求合作共赢,值得肯定,而且在这一背景下取得了预期成果,非常不错。

  “比较满意,成果丰富,基调很好。”美国国务卿克里在会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评价说,中美双方的共同点远远多于分歧,即使在分歧的领域,双方也试图找到建设性的方式来谈判。同时他表示,中国要保持开放,并且开放程度要更大。

  互利共赢是中美经贸合作的本质

  “互利共赢是中美两国经贸合作的本质。”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发言中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中美经贸关系的密切程度超出以往任何时候,已日益形成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体”。

  分析人士认为,“利益共同体”不仅体现了合作紧密,而且利益攸关,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不可能通过遏制对方而使自己受益。具体至少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中美两国互为重要的贸易、投资伙伴,任何形式的贸易投资保护主义都将对双边经贸产生大影响;二是产业链融合广而深,上下游产业链之间的合作愈加紧密;三是中美省州经贸合作也成为中美经贸合作中正在增长的亮点。

  “希望两国通过努力不断缩小问题清单,扩大共同利益清单。”高虎城表示,作为贸易和投资大国,推动全球性的开放进程是中美合作重要内容。在世界经济阴晴不定的当下,两国都应承担世界经济发动机的责任,维护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高级研究员周世俭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美在贸易、投资与高新技术转让等诸多方面有着巨大的共同利益,双方应当管控分歧,推动合作共赢,这对中美经贸发展和全球经济复苏而言都是利好。

  何伟文表示,中美双方既有矛盾和不信任的地方,也有合作和共同利益的一面,但共同利益和合作共赢始终应当是主流。中美应当扩大在产业链等方面的合作,化解矛盾,通过深入打造“利益共同体”,发挥经贸作为中美关系“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



重要提示

1、报名前,应认真阅读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入学指南,充分了解我校网络教育的办学模式,并愿意遵守学校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努力完成学业。
2、报名表一经确认,将随成绩等进入学生档案,你需要对本报名表所填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3、如同时报读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须分别填写学历教育报名表和非学历教育报名表。

学历教育报名 非学历教育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