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困惑:离职3天,我却被20个前同事集体拉黑

来 源:未知发表日期:2018-10-11

在职场上,你以为情谊大过天,实际上人情薄如纸!

01

晴晴是我的大学好友,她是一个做事认真的女孩,在工作上从来都是一丝不苟。

前阵子她正式提出了辞职,结束了她毕业后做的第一份工作。

她这次提出辞职是由于家庭原因才决定离职。

没想到离职第三天,她发现自己有东西落在公司了,所以想问同事有没有看到。

结果她打开微信一开,部门的20个同事全部把她拉黑了。

虽然她知道职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但是毕竟在一起共事过,没必要变得那么快吧。

后来她特意回了一趟公司,跟一个之前比较聊得来的同事吃饭。

同事告诉她,是部门上司要求他们把她拉黑的,说她不懂感恩。

公司培养了她三年,结果合同到期就狠心离开,丝毫不顾公司遇到的困难。

上司要求他们当面把晴晴删除,杜绝与她的一切联系。

晴晴不觉得她有做错什么,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目标。

她辞职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何况她在公司的时候兢兢业业,工作比其他人做得更到位。

为什么工作能力好,业绩佳的人离职都是一种错?

也许离职时,最能感觉到职场没有人情味吧!

也许这就是职场人情的残酷现实!

02

还记得前阵子那个奇葩的事件吗?

两名员工和7个离职的员工吃了一顿散伙饭,回来就被老板解雇了。

老板从离职员工的朋友圈中发现这两个还在公司的同事,也参与了他们离职员工的聚餐。

然后老板就把他们的照片发到公司群里,然后发话:

“请在照片中的各位明天自己提交辞职报告!谢谢!请你离开我的公司。”

对于这件事,我认为:

员工只是给老板打工,并不卖身于公司。

这位老板的做法确实不合情也不合理。

八个小时之内,员工需要遵循公司的规章制度,按时按质完成任务。

但是八小时之外,就属于私人时间了,员工下班后为一起奋斗过的朋友送送行,这是人之常情,老板无权干涉。

职场上入职离职是很平常的事情。

无论是在职员工还是离职员工,都是公司一笔宝贵的财富,都应该加倍珍惜。

03

小青从学校毕业,在一家颇为著名的企业创意策划部上班。

当时在公司做了两年的舒洁,看到小青遇到困难总会安慰她几句,也会给她一些帮助。

时间长了小青就把她当成知心好友了,什么事情都跟她说。

热情大方的小青,有时喜欢与同部门的男性同事开个玩笑。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公司里开始传播她的流言蜚语,小青的前途也因此受到影响。

小青离职之后,有位知情同事告诉小青,其实当年传播小青流言的就是舒洁。

大家都知道小青与舒洁的私交不错,舒洁肯定了解小青的为人,所以很多人信以为真。

“她为什么要出卖我?”小青反问道。

因为当时创意组中就小青与舒洁的学历最高,能力比较强。

但是公司有一个名额能够出国深造,要在她们二人之间筛选。

结果,当时名声颇为狼藉的小青失去了这个机会。

丘吉尔在“铁幕演说”时说过: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特别是在职场,我觉得这句话很贴合现实。

处理好利益关系,你的职场可以很顺,处理不好,你处处碰壁。

不要把“利”字想得太龌龊,也别把它想的太高尚。

我们要善于驾驭这个利字,通过利和别人结盟,是自己生存下来。

进入职场从来都不是来交朋友的,交朋友生活中就足够了,职场还是好好想想挣钱吧!

04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走茶凉”的故事?

因为没有利用价值了,就这么简单。

很多初入职场的人,喜欢抱怨公司缺乏人情味,老板只会利用员工来榨取剩余价值。

其实,这才是职场人际关系的常态。

为什么说职场中没有永远的敌人,同样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利益至上!

►职场人与人的利益威胁一直存在

职场中同事不能成为朋友,首先是因为相互之间存在利益威胁。

就算自己目前没有利益冲突,但是日后可能成为对手。

只要新人成长起来就会变成你的对手,你的资源以及利益都会受到威胁。

►职场资源相对固定

在职场中无论是客户资源、晋升资源、利益资源都相对固定。

资源、职位、利益就那么多,不是你的就是他的,注定不可能双赢。

这是人的天性,在利益面前人都是自私的,这就是职场残酷的真相。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职场永恒的规则

在职场上职位存在竞争性。

无论是你的上级、还是你的同事,都会存在很大的竞争关系。

只有上位你才能享受特权。

上位了就意味着有更多的利益、更多的资源、更多的人脉。

如果说你输了你就什么都没有,甚至要被辞退。

职场还有以下几个就是职场人情的残酷真相:

互相利用才是最好的工作关系;

同事就是工作伙伴,别和他们交朋友;

翻脸比翻书还快是人之常情;

适当保持理智的冷漠;

同事不能保住你饭碗。

职场从来都不是讲人情的地方,永远都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在职场今天也许还是朋友,但是明天就是敌人也不一定。

混职场

你以为情谊大过天

实际上人情薄如纸 



重要提示

1、报名前,应认真阅读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入学指南,充分了解我校网络教育的办学模式,并愿意遵守学校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努力完成学业。
2、报名表一经确认,将随成绩等进入学生档案,你需要对本报名表所填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3、如同时报读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须分别填写学历教育报名表和非学历教育报名表。

学历教育报名 非学历教育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