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应努力成为社会伤痕的弥合者

来 源:人民网发表日期:2011-11-24

  最近,一家医学网站推出《医疗工作场所防止暴力行为指南》,建议医生:“值班时尽量避免独处一室,切勿背靠大门”、“上班时可以穿轻便运动鞋”、“利用钢制病历夹抵挡和防护砍刺”、“将白服叠厚,缠绕在左手或左前臂,抵挡各种钝器和锐器”等。这份《指南》受到很多年轻医生的热捧,被称为“护身法宝”。

  医生在防患者,患者也在防医生。不久前,广州一名患儿家长因怀疑医院过度医疗,不仅对治疗过程进行记录,而且要求对医生的谈话、会诊都进行公开录音。对此,医生们感到压力很大。

  从“医生防暴”到“患者录音”,折射出医患之间的不信任感在加深。医生害怕患者,患者也害怕医生。双方互相戒备、互相防范,可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近年来,我国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恶性暴力冲突事件也在增加。但是,医患关系还没有恶化到需要相互防范的地步。“医生防暴”与“患者录音”,显然属于“防卫过度”。例如,我国每年的门急诊量达60亿人次,相当于每人平均看五次病。在如此庞大的就诊量中,医患关系总体上是和谐的。偶尔发生一些纠纷,属于正常现象。应该说,绝大多数医生都是值得信任的,绝大多数患者也是理性的。医患之间,信任是主流,不信任是支流。

  但是,为什么医患双方都放大了对方的“恶意”,甚至互设为“假想敌”呢?这是需要媒体深刻反思的。在信息时代,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来自媒体。而一些媒体为了追求轰动效应,过度关注医疗行业的负面新闻,无形中放大了医患矛盾,加深了双方的猜疑和误解。例如,在最近发生的“八毛门”事件中,个别媒体仅凭患儿家长的一面之词,就判定深圳儿童医院过度治疗,甚至得出“8毛钱打败10万元”的结论,引发了舆论对医德沦丧的强烈谴责。然而,事实证明,8毛钱只是缓解了症状,而非治愈疾病。一个月后,患儿还是接受了巨结肠手术。为此,患儿家长向深圳儿童医院公开道歉。但遗憾的是,最初炮制这一“乌龙事件”的媒体却没有道歉,也未被追究任何责任。

  “新闻离我们越来越近,而记者离我们越来越远。”这是人们对一些作风浮躁记者的批评。近年来,医疗卫生领域的失实报道越来越多,不仅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而且损害了公众的判断力。尤其是在网络时代,一些记者由于缺乏新闻职业素养,远离新闻现场,不做调查采访,习惯于捕风捉影、合理想象,导致“八卦新闻”满天飞。例如,最近有媒体报道,郑州一名产妇被麻醉后,苦等医生2个小时,最终导致胎死腹中。然而,这则新闻不仅与事实严重不符,而且连患者家属也不认可。这样的虚假新闻屡屡出现,严重误导了公众,影响了医患和谐,害莫大焉。

  客观、公正、真实、平衡,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作为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媒体应该尽量为公众还原一个真实的世界,而非一个虚构的世界。如果媒体过度关注阴暗面,而不坚持平衡原则,就会让公众产生认识偏差,以为“一片漆黑”,从而作出错误的判断。当前,我国正处于矛盾凸显期,医患关系尚未达到理想状态。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媒体更应肩负起传播主流价值观的使命,保持冷静理性,积极化解矛盾,努力成为社会伤痕的弥合者,而非撕裂者。

本文关键字:媒体 社会伤痕 弥合者


重要提示

1、报名前,应认真阅读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入学指南,充分了解我校网络教育的办学模式,并愿意遵守学校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努力完成学业。
2、报名表一经确认,将随成绩等进入学生档案,你需要对本报名表所填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3、如同时报读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须分别填写学历教育报名表和非学历教育报名表。

学历教育报名 非学历教育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