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与担当:中国特色新闻学的使命

作 者:陈昌凤 虞鑫 来 源:青年记者发表日期:2018-05-07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与发展,各个学科领域都开始建构中国特色。特别是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学科体系”,并列举了11个学科,其中就包括“新闻学”。当中国特色新闻学成为一个学科热词、建设热点的时候,我们看到遍地开花的研究里,还有些基本问题需要廓清。我们认为中国特色新闻学是一个广义的学科指称,它有着其学科的基本架构,是一个体系;它是具有历史传承性与明确的传统方向的;它植根于中国的新闻实践,又指导实践的发展方向;它是有时间和空间纬度的,是当代中国的土壤里成长起来的。


    中国特色新闻学是一个体系

    狭义的新闻学是指新闻学科中新闻理论的层面,而广义的新闻学不只是作为一个理论领域的指称,它是一个更广阔的学科体系。这个体系包括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实务新闻学、管理新闻学等不同的方面。理论新闻学主要是解决新闻的基本概念、性质、特征、原理、社会环境、价值判断、法制、伦理、功能等方面的问题,核心的是起源、性质、价值观层面的哲学问题;历史新闻学是通过对新闻业的历史演变的剖析,从历史上的媒体、人物、事件、现象、历史语境和思想中寻求变迁的原因和结果,解决新闻业发生、发展、变革的规律问题;实务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从采集、写作、编辑、评论,录摄、播出、制作到传播的实践过程及其蕴含的规律;管理新闻学是对新闻业生产经营管理规律的探索。这个体系中的各个部分,是互相关联、彼此相融的,它们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中国特色的新闻学,应该包括了从理论到历史、从实务到经营管理的各个面向的内容,这样才能构建出丰富而立体的学科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理论新闻学是灵魂,新闻思想是核心。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中国对于新闻内涵、特点,对于报业性质、功能的认识已经有了提高,但中国最早的新闻学认识、理论,主要是引进、借鉴自西方。最早介绍西方报纸知识到中国的是外国传教士,他们在中国近代最早的报刊比如《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上写有专文介绍报纸。到19世纪70年代,我国改良主义思想家对利用报刊推动社会改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发表了一批倡导办报的文章。传教士和改良主义思想家的文章,大多局限于介绍外国报纸的出版简况、鼓吹报纸的社会作用,内容相当狭窄,也缺少系统性,还不能说是“新闻学”。早期中国新闻教育的参考文献,多半是直接使用外文的著作,如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指定的参考书,是Harrington和Trankenbery所著的Essentials in Journalism(《新闻学要义》)、Given所著的The Making of a Newspaper(《报纸制作》)。①

    而当年中国非常推崇的新闻学的理论著作,其实一开始就是涉及整个大体系的。1903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第一本新闻学著作——日本松本君平的《新闻学》汉译本,第一次为人们提供了比较系统的新闻学知识,新闻学领域就此打开,标志着西方新闻学在我国的传播进入一个新的阶段。②书中的新闻学理念并不是在日本本土产生的,而是表现了美国式的研究潮流,是在美国流派的影响下写成的。松本君平是从美国获得文学博士的,在美国留学期间他对美国迅速发展的新闻事业和正在兴起的新闻教育、新闻学研究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于是对美国新闻事业的现状作了大量的调查,而且到欧洲对许多报馆作了多方面的考察,回日本后开设新闻学课程,于1899年在日本出版《新闻学》。③值得一提的是,松本君平这部被当作新闻理论经典文献的《新闻学》,是包括理论体系之外的内容的:《新闻学》用很多篇幅叙述了报馆各机构的职能以及新闻从业人员在报业管理、采访、写作、编辑等方面的工作,同时也介绍了欧美一些主要国家新闻事业的现状。在理论方面,它只是显示出某种程度的关注倾向。它很快受到中国新闻界的重视,无论是资产阶级改良派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都一再引用书中的一些观点来阐述自己的办报思想。梁启超和徐宝璜在写作新闻学论著时,都曾摘引过其中的内容。④

    1913年引进的另一部新闻学著作——美国新闻记者休曼(E.L.Shumon)著的《实用新闻学》(Practical Journalism: A Complete Manual of the Best Newspapers Methods),是一本以采访为主体兼及美国新闻事业发展历史、报业管理、投稿术、新闻法、广告等内容的新闻学著作。书中阐释了报纸的基本功能,阐释采访、写作、评论等业务手段,比如倒金字塔结构。还分两章专门论述广告的制作与刊登,可见当时美国报纸与广告的联系。书中还介绍了诽谤法、新闻自由等问题。这两部早期引进的新闻学著作,都是新闻学教材,基本理念是美国的。它们从一开始是把理论性、实务性、管理与历史放在一个框架里论述的。尽管有理论尚未完全形成独立体系的一面,但也说明这些子系统之间一直难以分割。

    中国历史上第一本国人写的新闻学专著,是徐宝璜的《新闻学》,这是在徐宝璜1918年9月于北京大学开设中国最早的新闻学课程《新闻学大意》的基础上完成的,⑤北大出版部以北大新闻学研究会的名义于1919年12月1日出版。徐宝璜1912年官费留学美国密歇根大学攻读经济学期间,辅修了新闻学。⑥这部《新闻学》也一直被当作中国第一部新闻理论著作,但其内容也是历史、理论、实务、管理不分家的。

    随着新闻学的完善与精深化,它被分成了历史、理论、实务、管理等方面。要构建一个中国特色的新闻学,这些方面都是其中应有的内容。

    传承历史的家国情怀

    一个成熟完善的学科,从来都不是时空断裂的,它是一个历史传承。中国特色的新闻学已经、应当传承什么样的历史传统?通过对中国新闻发展历史的考察,我们可以总结出:家国情怀、社会担当,是中国有理想的新闻媒体、新闻工作者所坚守的文化传统。

    中国近代以来的办报实践中,充分体现出知识分子以报刊论政报国的共同特征。⑦中国近代最早的报人,如王韬、梁启超、谭嗣同等,认为报纸可以“通上下”“通内外”“通风气”,改良政治、改造社会。梁启超提出报纸应该对社会有所裨益,“监督政府”“向导国民”。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是他们从事报刊活动的驱动力。新闻业被近代有志报人看作国家和社会整合的重要工具,起到的主要就是“去塞求通”“耳目喉舌”的作用,但无论如何最终目的都是“有益于国事”,比如梁启超的《论报馆有益于国事》⑧,此后如《大公报》的张季鸾、胡政之、王芸生等文人论政传统,都满怀家国情怀。无论是将新闻业的功能定位为社会整合、革命动员还是政府监督的新闻业,也无论办报主体是维新派士大夫、革命派知识分子还是民营报人,中国近代新闻业的主线都离不开“国家”这一核心概念。在中国的“国家”建构过程中,由于近代中国在外国侵略之下领土的支离破碎和“救亡图存”的思想,“国家”成为无数人不惜生命追求的目标——人民期待一个强大的国家和政府能够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主权独立,国强民富”。⑨1902年,梁启超首提“中华民族”这一概念,⑩完成了从“自在的民族”到“自觉的民族”的转变,正所谓“民族成立之唯一的要素,在‘民族意识’之发现与确立”。可以说,中国“通过建设国家来构建民族”的独特历史过程,使得“国家”及其所附带的“主权”“独立”等要素,构成了近代以来中国新闻业的核心观念。

    中国特色新闻学是在中国新闻业传统基础上,经过共产党的新闻实践,并借鉴苏联传统,经过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邓小平以及当代几代领导人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它不是断裂于历史传统之外的,而是对历史的继承、发展、创新的成果。

    植根于新闻实践

    作为应用性学科,新闻学是时刻与实践保持着紧密的联系的。新闻实践中提出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新闻探索的“三贴近”“走转改”等新型模式,都是从现有的新闻实践出发提炼总结出来的。有研究表明:中国主流媒体的记者在新闻实践中,继承文人家国情怀,站在社会责任的立场上,在工作中思考新闻独立的问题、探索舆论监督的尺度,坚持蹲点调查的深入采访、获得各种新鲜真实的素材,通过公开报道或者内参制度,进行信息发布;他们响应号召,做好典型报道,也在新时期对其进行反思和修正,形成了中国新闻人实践的特色。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柳斌杰院长提出: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新闻实践丰富多彩,创造和积累了不少经验。诸如政治家办报、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深入基层、坚持新闻的真实性,等等。如今在新媒体条件下,新闻传播实践需要大力改革和发展,新的实践不只是技术问题,而是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专业技能、管理能力、引导水平的转变、创造和发展。这些是中国特色新闻学实务所要着力探索、拓展和创新的方面。

    立足于当代中国

    中国特色新闻学是有时间与空间维度的,它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开始形成的。新闻学尽管诞生于西方、最初引进于国际,但是经过历史的演进和共产党新闻业的实践,经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它已经有了独特的、中国的宗旨、思想、手段、功能等等。

    以新闻与“宣传”的关系为例,在中国的新闻实践中,中国已经探索了一套协调和统一的手段与理念。“宣传”是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目的,而“尊重新闻传播规律”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获得成功的路径和方法。当代老一代新闻工作者在新闻职业的价值追求上,既有专业普遍性——真实、全面地搜集信息,及时准确地报道,更有作为共产党新闻工作者的特性——准确及时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做党和人民之间的桥梁。他们把个人和党组织、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一些关于新闻与国家、新闻与政权、舆论监督等方面的思考深度上,从以党的利益为核心转到以国家利益为中心。新一代记者(1949年后、“文革”前参加新闻工作的,多集中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生人)则通过其新闻实践更多体现了社会责任感,他们对新闻工作的价值追求更多体现在新闻对社会当下的影响上。

    中国特色新闻学站在当代中国重要的历史节点上,以新闻事业担当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社会重任,服从党的领导,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它是当代的,是中国的。

    注释:

    ①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三联书店出版社,1955年版,第260页
    ②③宁树藩:《松本君平与新闻学》,载余家宏等编注:《新闻文存》,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年版
    ④陈昌凤:《中美新闻教育传承与流变》,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版,第2章
    ⑤余家宏:《徐宝璜与〈新闻学〉》,载余家宏等编注:《新闻文存》,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版
    ⑥邹平友:《新闻学鼻祖徐宝璜》,第36页。书中提及1917年起徐宝璜在北大文科各系主讲新闻学课程,不确。徐宝璜是1918年9月起在政治系开设“新闻学大意”一课的。
    ⑦胡太春:《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⑧梁启超:《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中国新闻史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⑨项飚:《普通人的“国家”理论》,《开放时代》,2010年第10期
    ⑩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七,中华书局,1989年版
    王润泽:《在服从宣传需要与尊重新闻规律之间——中国当代记者心态史研究》,《国际新闻界》,2017年第4期    
    柳斌杰:《发展中国特色新闻学重构理论实践教育体系》,《光明日报》,2016年3月28日


重要提示

1、报名前,应认真阅读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入学指南,充分了解我校网络教育的办学模式,并愿意遵守学校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努力完成学业。
2、报名表一经确认,将随成绩等进入学生档案,你需要对本报名表所填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3、如同时报读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须分别填写学历教育报名表和非学历教育报名表。

学历教育报名 非学历教育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