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网络的碎片拼不出真相

作 者:陈卓 来 源:中国青年报发表日期:2016-03-30

  当重庆大妈在塑料玩具车前“被撞得”长坐不起时,一群游客被泰国的虾压得直不起腰。

  前者“面目可憎”,后者“丢人现眼”。在信息量巨大的网络世界里,如果没有仔细甄别,两段视频就足以给他们“定罪”。

  在只有17秒的视频里,大妈坐在红色的玩具车前激动地理论,小女孩儿拉着母亲的手扭扭捏捏。没有时间地点,没有前因后果,双方对话也很难听清。

  人们透过这扇小窗,只看到无理取闹的大妈,并联想到让人恨得牙痒痒的碰瓷党。窗口覆盖不到的地方,人们更习惯添上累积已久的怨气。有人猜测大妈靠向车祸司机索取赔偿谋生,连玩具车也不放过。有人调侃“肇事司机没有悔意,应严办。”还有人义正辞严地呼吁“这属于欺诈,我要起诉你来维护社会正义!”

  直到残缺的碎片被拼凑在一起,那些由想象和戾气构建出来的情节才被推翻。原来大妈确实被玩具车撞骨折,而且还和“肇事者”友好协商,“小女孩家属提出找护工护理,却被老人婉拒,称自己照顾就好”。

  贴满谴责的网络,很快又被温情的话语冲刷——“我们欠大妈一声道歉”。

  道歉,容易得就像此前的讽刺挖苦。但所有的曲解与误会,侮辱与损害,真的就能随着一声对不起全部烟消云散?

  事实是,越来越多模糊不清的信息像玻璃碎片一样散落在网络空间,它们可以拼贴出万花筒般五光十色的故事,但只要我们还习惯于用这些碎片来观察世界,得到的就永远是扭曲变形的真相。

  在比拼谁声音更大的年代,我们越来越喜欢站队。而这些队伍站立的基础又如此薄弱,不堪一击。一不小心,就会有人掉进误解的鸿沟。就像几天前,人们还找到了一段国外社交网站的视频,让中国游客全部成了靶子。

  视频里,一群黄皮肤黑头发的游客面对自助餐厅的大虾,不仅用盘子铲得盆满钵满,还把吃不完的虾成盘地剩在桌上。同样没有什么事实是可以确定的,模糊不清的情节滋生了人们对于中国海外游客的成见——“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其实背后反映了国民素质和社会道德的深层次问题”。后来餐厅出面,人们才明白这其实是一段拍摄于两年前的视频, “用盘铲虾”是因为夹取食物的夹子不够,且餐厅人多,用餐有时间限制。

  对不文明现象的反思和批判没什么不对。急速发展的社会中难免产生分歧和不同的看法,准确而完整的事实才可供所有人讨论,才可能为形成共识提供坚实基础。

  在一段成都男司机殴打女司机的新闻中,我们先是通过碎片窥得施暴者的残忍,并在网上大骂男司机“畜生”、“禽兽”,后来行车记录仪显示,女司机几次危险变道,险些酿成事故,我们的口水又差点儿把女司机淹没。事实终于掰扯清楚,但除了满屏口水和涉事双方遍体的伤痕我们又得到了什么?

  我们对于扶不扶老人的焦虑,在一段淮南师范学院学生袁某扶摔倒老人被讹的消息中被无限放大,人们肆无忌惮地在网上痛斥老人“为老不尊”,直到后来淮南警方多方调查取证,认定女大学生负主要责任,痛斥者才一下子掉在事实的地面上,摔得面颊生疼。

  在不断更新的事实中接近真相,本是新闻的题中之义。但是面对越来越多的信息碎片,专业的新闻工作者也大多挑选最有热度的进行甄别。所谓热度,大多是站立在碎片上的互相攻击。

  真相大白之时,没有人感到轻松。无休止的争吵为戾气的发酵提供了合适的温度,受害一方因为无辜被冤积累了怨气,围观者也越来越习惯暴力的语言,以及被这种浅陋的沟通方式所定型的刻板思维方式。

  结果,戾气和伤痕从来都没有离我们远去,只是随着一次次攻击和争吵变得越来越厚,越来越深。

  因此,希望应当寄托在新闻界,毕竟信息碎片之间缺失的部分要靠专业人员打捞。希望也应该寄托在每个人身上,或许不明白前因后果的视频片段可以等一等再发上网,或许,事实不清楚的信息可以等一等再开始评论。

  或许等一等,就为事实浮出水面赢得了时间,也为社会共识的凝聚争得了可能。



重要提示

1、报名前,应认真阅读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入学指南,充分了解我校网络教育的办学模式,并愿意遵守学校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努力完成学业。
2、报名表一经确认,将随成绩等进入学生档案,你需要对本报名表所填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3、如同时报读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须分别填写学历教育报名表和非学历教育报名表。

学历教育报名 非学历教育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