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家网络公关公司被查处 网编非法删帖收入超工资

作 者:侯莎莎 来 源:北京日报发表日期:2013-12-05

    在网络信息传播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幕后删帖链条已逐渐形成。这个灰色市场,以营利为目的,通过网络有偿提供删除信息服务,截留了大量网络信息,帮助企业掩盖负面事件,不仅侵犯了网民的合法权益,还破坏了信息网络服务市场秩序。

    近日,北京警方成功摧毁一非法经营犯罪网络,查明北京口碑互动营销策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口碑公司)等6个公关公司,勾结部分中介和网站工作人员,从事有偿提供删除信息服务。警方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数十名,涉案金额1000余万元。

    这是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网络案件司法解释出台后,警方侦办的一起典型的“以营利为目的,通过信息网络有偿提供删除信息服务”的非法经营案件,警方这次行动,摧毁了整个犯罪网络的利益链条。

    被抓获的70余名犯罪嫌疑人中,包括公关公司人员、中介人员,另外还有多家知名网站的工作人员。目前,这些人分别因涉嫌非法经营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被依法刑事拘留,其中19人已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删帖公司的客户有哪些?他们又是通过什么手段完成的删帖?昨天,本报记者采访了办案民警与到案的犯罪嫌疑人,揭开了网络删帖的利益链条。

    链条第1环节

    公关公司:

    年收数百万帮企业删帖

    公关公司非法删帖是犯罪的关键一环。

    口碑公司成立于2007年,主要为客户提供舆情监测、正面品牌维护、负面信息处理等服务,目前与其签约的多为大型上市企业,每年营业额达7000多万元,但这个貌似正规经营的公司却存在着以非法手段谋取不正当利益的不法行为。

    近期,北京警方发现,口碑公司为其客户提供非法有偿删除负面信息的服务。

    警方在工作中发现,口碑公司仅公关部一个部门自今年1月至9月,用于支付公关中介费用和贿赂网站编辑删帖的费用就达47万余元,删除各种负面信息几千条,公司因此得利70多万元。

    35岁的杨某某是口碑公司公关部总监,也是公司的元老,公司大部分删帖业务都要过她的手。据她交代,有偿网络删帖是口碑公司的重要业务之一,由总裁杨某、副总鲁某,以及公关部、运营部、视觉媒体部三个部门负责。“能看到的网站,都是我们的合作对象。”杨某某说。

    公司删帖的具体流程是:公司监测部在网上监测到客户的负面信息后,会将信息通过邮件方式发送到客户部对应的客户经理手中,再由客户经理反馈给客户联系人,双方协商是否需要在网上删除并确认价格。公司根据所删帖的网站不同、难度大小等因素确定价格,一般在几百到两三千元之间。

    据杨某某交代,她曾为青岛一家公司一名负责人删除曝光其私建别墅的视频,“当时在几家网站进行删帖,删一条大约1500元,一共花了两三万”。当然,谈价格只是针对小客户和散户,因为大客户是付月费或年费的,会定期向公司缴纳网络舆情服务费,舆情服务包含的项目有新闻发布、论坛发布、微博营销、微信营销、舆情监测以及负面信息删除。

    根据警方初步调查,一些与口碑公司签订了合同的大公司,每年付给口碑公司上百万元,其中最高的一家年付500万元。

    目前,杨某某以及口碑公司董事长、总裁等人都因涉嫌非法经营罪被警方刑事拘留。

    法律解释

    有偿删帖即非法经营

    根据客户需要联系网站删帖,在很多公关公司看来,只是一种常规手段,为何会涉嫌非法经营罪?删除的帖子如果是真实的,是否还涉嫌犯罪?

    根据今年9月刚刚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以营利为目的,通过信息网络有偿提供删除信息服务,或者明知是虚假信息,通过信息网络有偿提供发布信息等服务,扰乱市场秩序,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非法经营行为“情节严重”,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四)项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一)个人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二)单位非法经营数额在十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实施前款规定的行为,数额达到前款规定的数额五倍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

    从中可以看出,不管删帖内容是否真实,只要是以营利为目的有偿删帖,且情节严重,则以非法经营罪定罪。

    链条第2环节

    网站编辑:删帖收入可超工资收入

    收了客户的钱后,公司怎么联系网站进行删帖呢?拥有删帖权的网站编辑就是他们的突破口。

    据口碑公司公关部员工李某交代,2012年6月,她进入口碑公司公关部工作。领导当时给了她一个QQ账号,这是一个记录着各家网站联系人电话的资源表,这个账号成为她日后工作中一天也离不开的“拐棍”。李某日常的工作同公关部其他人一样只有两件,一是为客户在网上发文,二是为客户在网上删文。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网络营销的她来说,根本就是两眼一摸黑儿。然而,同事告诉她,她想要办的事,在QQ群里都能解决。

    对于要删除的帖子,李某原先的操作流程是这样的:点开负面信息的链接,根据页面上留下的联系方式找到网站编辑的QQ号,接下来就是跟编辑谈删除帖子的费用,一般是500元左右删除一条帖子,这要比发一条帖子贵得多。双方谈好价格后,网站编辑就会进行删除操作,同时会提供一个银行卡号或是淘宝账号,删帖确认后口碑公司的财务部门将钱打给对方。

    “一般的帖子,三百、五百的自己就可以解决,有的要价高,一千、两千的我们做不了主,就要上报总监,如果数额再大,还要上报总裁,由他们签字后再进行删除。”李某交代。

    李某说,今年8月份,一著名房地产公司在青岛的一个房产项目被人在网上反映广告不实,口碑公司与这家房地产公司有合作协议,每个月有20条的负面信息删帖量,于是李某按照工作规程开始联系删帖,“先后一共找了十多家网站删帖,前后做了一个月,一共花了12000多元”。

    在口碑公司庞大的关系网中,有不少拥有删帖能力的网站工作人员,涉及数十家网站,包括一些主流网站,他们是这个利益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此次北京警方共抓获了多名网站工作人员,赵某就是其中一员。31岁的赵某QQ名叫“夜鹰”,是一名网络工程师。据赵某交代,他在公司负责网站业务应用支撑,删帖对他来说并不存在任何技术上的问题,甚至是他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只不过是按照公司规定和流程删除那些确实不实的信息。赵某当网站编辑期间,每天有很多人找上门来求他帮忙删帖,不间断的诱惑让他最终打破了底线。

    赵某有固定的工作和收入,他说,删帖只是顺手挣点儿“零花钱”——每条200元,这是他删帖的价格。赵某删帖生涯的第一笔交易是跟一个QQ名为“米勒”的人做的,以后他也只跟“米勒”单线联系,二人合作了两年多,他从中挣了3万多元。翻看二人的交易记录可以发现,仅今年8月份,赵某就帮“米勒”删帖16次,收取4400元的费用。赵某说,他对接这种活儿有所保留,否则,靠删帖收取的费用可以轻松超过工资收入。

    赵某删帖的内容涉及品牌质量问题的较多,有空调、奶粉、肉类、洗衣机等。一般“米勒”会给他发一条网页链接地址,他打开查看内容,自我判断是否可以删,如果可以删,他就会登录公司后台服务器进行删除操作。

    赵某删帖有原则,“内容火的不删,点击量大的不删,出现在网页重要位置的也不敢删,否则很容易被公司发现,会担很大风险。”在被公安机关控制的前一天,赵某还为“米勒”删了5条关于温州一个局长财产来源不明的信息,当然他再也没机会收取本月的“零花钱”了。

    目前,赵某因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被警方刑事拘留,已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法律解释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链条第3环节

    删帖中介:QQ群里成产业

    口碑公司删帖先是通过直接找网站技术编辑来实现,如果达不成交易,他们就会找中介。

    前面提到的口碑公司公关部员工李某交代,每当遇到不认识的网站或者找不到编辑时,她就会在公关群里“喊一声”,自然就会有中介冒出来接这个活儿。中介一般都已在这个圈里混迹很长时间,手里拥有丰富资源,天南地北的网站都有办法搞定。

    找中介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规避风险,尤其是今年9月“两高”出台司法解释后,越来越多的删帖公司开始变得谨慎。“公司指令,删帖都要通过中介来完成。”据李某交代,在删帖过程中如果自己搞不定,就会上报公关部总监杨某某,杨某某再利用手中的关系网进行删帖。“总监和各网站的中高层领导都有联系,定期会聚在一起吃饭活动。”李某说。

    中介无利不起早,他们会在每笔交易里抽头,有时比网站编辑拿的比例还高。28岁的“米勒”本姓郅,是口碑公司固定联系的诸多中介之一。他以前从事婚庆摄像等工作,后来因为自己也在网上开店,要在网上做广告,接触到网络公关QQ群,知道网络上对于发帖和删帖都存在着巨大的需求,也有一大批人从中获利。他们每天生活在群里,彼此并不见面,都是用网名接活干活。“在网上,这样的群有很多,每个群里都有很多人在干,感觉就像一个产业。”郅某说。仅去年底与口碑公司合作以来,郅某每月帮助其联系删帖业务数十次,每次200至1000元不等。

    郅某的第一笔生意是一个在网上认识的人让他帮忙删除一家网站转载的一条新闻,因为他原来做网上推广时认识该网站的编辑,就请那个朋友帮忙删了这条新闻,对方也没有收费。过了一周,就有人给“米勒”的支付宝里打了300元钱,这让他觉得自己找到了一条发财之路。据他自己讲,仅今年以来他就通过联系删帖业务从中挣了两万多元,其中就有口碑公司在今年3月份找他删了一篇关于一个客户公司食品质量方面的负面文章。

    对于一个中介来说,他的价值就体现在手里掌握的网站资源,说白了就是认识多少网站的编辑。8月底,一个昵称“苹果”的客户找“米勒”删除一国家级网站上一则关于酒类企业负面的新闻,他就找另外一个中介人把这事给办了,后来“苹果”给了1200元,郅某自己留了200元,其它的都给了另外那个中介人。“如果没有口碑这样的网络公关公司,没有网站的那些人,我们中介也挣不到这份钱,也不会轻松地在中间获利。”郅某说。

    目前,郅某因涉嫌向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被警方刑事拘留,已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法律解释

    向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

    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条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对话

    嫌疑人

    “为了这点利益违法,实在不值”

    进入看守所后,几乎所有的犯罪嫌疑人都追悔莫及。这些嫌疑人普遍学历较高,对于删帖触犯法律的事,他们其实早已知晓。

    陈某是口碑公司公关部总监杨某某的丈夫,因为妻子在职场上顺风顺水,他也搭起了“顺风车”,夫妻二人于2008年成立了自己的网络公关公司,利用杨某某的资源和关系拉拢生意。公司的关系网很单一,只针对贴吧,“一般就是删一些业主投诉物业不好、点名骂某某人行为不检点之类的信息,删一条平均300元钱,一个月平均删六七十条”。据陈某交代,他和网站的“合伙人”吴某通过删帖每月能分到一两万元。“去年底,吴某出事了,这件事对我们的震动很大,经过咨询律师,我们才知道找网站人员删帖是向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为了规避风险,我们也开始找中介。”陈某说。谈到现在的感受,夫妻二人都说,违法的事坚决不能沾,要对家庭和孩子负责。

    在看守所里,“米勒”也告诉民警:“每次,我都想着是最后一次做,但一有朋友找过来,就磨不开面子,还是做了。”谈到“两高”司法解释的时候,“米勒”称:“如果早出台,对自己也是一个警醒,那早就收手不干了。”

    网站编辑赵某则说,删帖,对于网站从业人员一直都是一项灰色收入,但是进了看守所让他彻底明白,为了这么点利益去做违法的事情,实在不值当。“这个案子,给所有从业人员和公司都敲了个警钟”。

    办案民警

    网络删帖出现三大新特点

    办案民警告诉记者,通过破获此案可以看出,“两高”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后,犯罪嫌疑人为了规避风险、逃避打击,不断升级删帖模式,出现了三个新特点。

    其一,删帖链条更加复杂,公关公司一般不再直接联系网站编辑,往往通过中介,层层转介。“两高”关于办理网络案件的司法解释出台后,一些公司为掩人耳目,修改了与客户签订的合同,隐藏了原合同内“为客户删除处理网上出现的负面信息”等内容,但实际上仍继续顶风作案。

    其二,在付款环节,公关公司或中介不直接给网站编辑现金或是往其账户汇款,而是在网上进行虚假交易,然后通过支付宝付款,以此掩盖真实的删帖交易行为。

    其三,在删帖时,出现了替换删帖的新模式,也就是说,并不删除文章标题,但把主文更换成对客户公司有利的文章。这样一来,链接还在,内容却变了。网民点击标题后,打开的是更换过的主文。

    释疑

    删帖可以走正规渠道

    网站工程师赵某表示,其实删帖有正规途径,各个网站都有客服人员专门负责受理投诉。如果认为某个帖子侵害到了你的合法利益,你可以与客服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据,核实后,网站会要求管理员删除帖子。

    一些人之所以花钱找人,一方面可能是渠道不畅通,想尽快删掉了事;另外一方面,有些帖子说的情况确实属实,公司自知理亏,只好私下花钱删帖。



重要提示

1、报名前,应认真阅读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入学指南,充分了解我校网络教育的办学模式,并愿意遵守学校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努力完成学业。
2、报名表一经确认,将随成绩等进入学生档案,你需要对本报名表所填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3、如同时报读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须分别填写学历教育报名表和非学历教育报名表。

学历教育报名 非学历教育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