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三界的郎咸平
1956年6月21日出生,祖籍山东潍坊。1974-1978年就读于台湾东海大学经济系,之后就读台湾大学经济学研究所。1980年获台大经济学硕士学位,硕士毕业后,服过两年义务兵役,当过记者。1983年(时年27岁)在母亲的信任和大力支持下赴美留学,就读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金融系。1985年获金融学硕士学位,1986年获金融学博士学位(corporate finance,即偏向公司金融)。郎教授曾经任教于沃顿商学院,密西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目前是香港中文大学最高学术级别的首席讲座教授。
1996年以前,他主要从事美国经济研究。在《美国经济评论》、《芝加哥大学政经期刊》、《金融经济学期刊》等国际最顶尖经济金融类杂志上发表其研究成果,至今仍被无数人引用。1996年后转向亚洲问题,2000-2004年先后发表研究亚洲经济的权威论文5篇,建立了亚洲和欧洲金融数据库。如今已被研究界广泛采用,郎的另外贡献是对公司破产的研究,他的破产论文在1990年全世界发表的金融财务学论文中排名全世界第一。在全世界论文引用率最高的28篇公司财务论文中,两篇为他的论文。
郎教授曾于1998-2001在世界银行担任公司治理顾问,致力于研究公司治理以及保护小股民权益的课题。郎教授2001年下半年在国内股市极力推广“辩方举证”以及“集体诉讼”措施以保护小股民的正当权益。郎咸平是最早公开对中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提出批评的人,并致力于对国企改革中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他主张停止产权改革,而是以职业经理人制度和建全信托责任来解决现在中国国有企业竞争力不足的问题。他还先后对顾雏军并购案,海尔管理层收购,TCL集团中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进行剖析,在中国中小股民中造成巨大影响。由于其一贯的为中小股民说话和致力于维护中小股东权益,而被中国中小股民称为“郎监管”。
2003年以来,他把主要精力转向企业战略研究,为企业高管人士进行“公司治理与企业战略”剖析,被称为“中国民营企业教父”。 2004年郎教授提出“中国企业如要做大做强,只会造成悲剧。”的论点,又在中国企业界掀起了轩然大波。
2004年八、九月间郎咸平教授用最为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痛陈国企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弊病,质疑某些企业侵吞国资,并提出目前一些地方上推行的“国退民进”式的国企产权改革已步入误区。引起巨大的影响,被称之为“郎旋风”。有人认为,郎咸平反对“国退民进”,就等于支持“国进民退”,这是没有全面了解郎咸平的学术研究。郎咸平认为,在同样的国民经济环境之下,同样的法制、文化、市场条件下,根本不存在必然的民营企业的效率一定高于国营,反之也是。 为此,郎咸平提出,中国国有企业缺乏的是信托责任、市场经济的立足根本是信托责任制这样的论调,而不是盲目一拥而上仅仅改变企业的国有或民有的身份。
2006年,郎咸平提出用“工序流程”解决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困境。他提出,中国的高科技思维是中餐馆似的思维,也就是不讲工序、不讲纪律的思维;一个没有纪律的团队是根本无法成长为微软,苹果电脑,IBM的。
2006、2007年,郎咸平深入研究国内经济的发展困境,提出一系列应对之策,提出中国经济是同时存在过冷和过热的“二元经济”(这区别于城乡经济的“二元经济”理论)。政府投资部门过热,民营经济很多领域出现萧条,而不是国内一些所谓的经济学家的国内经济一片繁荣,要不断加息和调高汇率。 郎咸平认为,这样只会加剧国内民营企业的困难,导致制造业全面衰退,国内营商环境全面恶化。 这也符合郎咸平所提出的,为什么央行一次次调高利率,反而导致股市楼市一再新高。这是国内营商环境进一步恶化,两股避险资金逃入股市楼市。直至2009年,这些理论仍然可以解释今天的楼市股市的现象。当然,在2006年2007年开始至今,郎咸平对于制造业的支招当然就是著名的“6+1”理论,整合全产业链。他认为“中国不是制造业大国,真正的制造业大国是美国”;“中国越制造,美国越富裕”。他的理由是当今产业链竞争时代,中国只负责产业链中的制造环节却只拿到一丁点利润,还导致环境污染,剥削劳工等问题,其他利润全被欧美国家拿走,所以中国越制造,美国越富裕。“6+1”理论:“中国企业在应对外部竞争中仅仅占据了生产这个“1”的环节,利润少得可怜。”整个产业链的“6”——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以及终端销售,这6大块能创造的价值是90%。 目前这些理论开始逐步在各地引起重视,并得到一些企业的实践。此期间,郎咸平大力批判盲目引进外资,导致中国企业在遭遇经营困难的时候,被外资外企大量收购,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
2007年末美国的次贷危机开始,2008年秋国际金融危机爆发,郎咸平立刻提出政府应该救股市,引起部分专家的质疑,认为这与郎咸平之前的股市理论“政府退出干预”自相矛盾。郎咸平的解释是“斩断工商业链条”,才能减少金融危机对国内的冲击,危机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危机的轻视。 现代国际经济有两大战争,一是产业链的战争,二是金融战争。一百多年前,帝国主义是用坚船利炮侵略我们的国家,现在是以金融为后盾,发起金融战争。全世界的大宗商品的物价,幕后的操纵者就是华尔街!包括能源价格,大豆价格等。因此郎咸平甚至认为,跟“两拓”进行铁矿石价格谈判意义不大,我们根本找不到问题的本质。 华尔街才是幕后掌控者,包括波罗的海的货运指数。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对国内的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显现时,出口大幅下滑致使国内制造业全面萧条,而中央政府的4万亿政策,郎咸平也对中央及时出台的政策表示赞赏。 但是面对4万亿绝大部分投在基础建设的领域,而银行对民营经济的信贷规模却远远小于国有企业,郎咸平再次提出,把大规模的银行信贷砸在基础建设的GDP工程上只是在“用明天的产能过剩解决今天的产能过剩”,将导致更严重的资产泡沫化。“基础建设投资完了怎么办呢”,这不又是在重演“二元经济”的悲剧吗?只会导致过热的经济部门更热,过冷的制造业等民营经济更冷。所以。郎咸平喊出“放弃保八,藏富于民”的有力呼声,企业的利润才是根本,而不是GDP。
郎咸平本能地站在中下层人民一边,为民代言,披露现实,大胆建言,在反腐败、中国经济、房地产、中国教育、大学生就业等社会热点问题上,都有全面深刻的解读和切合实际的建议。其网络文章和视频遍布互联网,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
下一篇:娱乐圈教父邵逸夫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