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企业管理创新机制研究

  【摘要】:

  论文解析了管理创新机制的基本构成要素,介绍了企业管理创新机制的运行阶段,着重分析了企业管理创新机制中的八个方面的不足,并就完善其不足提出自己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管理、创新机制、不足、对策

  【正文】: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方法等必然发生改变。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宏观体制环境、市场主体和市场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如果仍依靠数量求发展,已经没有太大的市场空间。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提高管理创新的能力,以建立其核心竞争力,建立起崭新的机制,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因此,管理创新成为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企业管理创新问题进行研究,为推进我国企业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总结,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这就是本文选题的依据。

  一、企业管理创新机制构成要素解析

  企业管理创新机制的内容有许多,但构成要素一般包括创新主体、创新动力、创新主体的能力、创新行为等。分析管理创新机制的基本要素,这对于我们研判管理创新机制的内容、运行和其他相关问题,都具有帮助和积极意义。

  (一)创新主体

  企业管理创新主体包括企业家、管理者、知识员工三部分。企业家由于他们所处的核心地位与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因而他们的创新或者他们对企业创新的关注与支持,往往对于这个企业的管理创新有着举足轻重的重大影响;管理者也是企业管理创新的生力军,他们了解企业,掌握管理技能,参与企业的各项活动,企业的许多创新有赖他们的投入;知识员工也是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补充力量,他们虽然身处企业的最基层,但他们由于与企业的有着休戚与共的联系,他们会象关心自己一样关心着企业管理创新的一切。

  (二)创新动力

  企业需要创新,创新带给企业动力。当今企业创新动力包括产权与经济激励、共同的价值观、市场竞争的压力等多方面。企业可以通过给部分知识员工以股权激励、对全体员工以经济激励,包括福利、政治荣誉、社会地位、学习深造等,催生企业管理创新;企业员工也可以因为共同的价值观、人生观,促成企业精神的趋同,让这部分员工自觉地为企业管理创新努力耕耘、不断开拓;企业也因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所处的竞争环境的压力,迫使员工们不断创新自己的管理,包括创新自身的技术、产品、服务、品牌,以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创新主体的能力

  谈及企业管理创新主体的能力,我们可能会给出许多能力,但笔者论为最为主要的能力应当包含三项,即创新能力、供应链组织协调能力、学习能力。所谓创新能力,是指企业的企业家、管理者、知识员工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的能力;所谓供应链组织协调能力,是指在企业的决策和计划系统中应用管理的方法,产生一个协调市场、销售、生产、采购、物流的有效的管理机制的综合能力。所谓学习能力,是指上述三项主体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我经营或者生产的技能。

  (四)创新行为

  企业管理创新行为是通过创新主体的积极作为,不断为企业带来全新的管理理念、发展战略、产品开发、技术质量、人力资源、销售服务,为企业创造价值与品牌,包括创新文化和创新活动。创新文化是指企业管理创新过程中涌现出的各种内容,创新活动是指企业管理创新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内容的形式载体。

  在一个企业中,运用各种创新动力,不断激励创新主体运用自身的能力,去积极从事各项创新行为,在此过程中这些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构成了管理创新机制。认真研究分析管理创新机制,有助于搞活企业、提炼员工主人翁意识、培养良好的企业文化,进而提升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企业管理创新运行的若干阶段

  企业管理创新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创新管理的组织机构、运行程序和管理制度三个方面,组织机构是企业管理创新运行机制存在的基础,运行程序是其操作规程,管理制度是其有效实施的保障。一个良好的企业管理创新运行机制,能够使企业创新活动在正确决策下得以持续不断地高质量、高效率地运行。企业管理创新运行过程由以下四个阶段组成:(注1)

  ——感性阶段。一个创新的灵感,往往来自企业经营者某时的一个闪念、一个假设,然后在过后的日子里,这个闪念或者假设经过经营者的不断推理,甚至是冥思苦想,逐渐变得有点轮廓、有点模样,形成了某种“思想”或者想法。而企业的作用就是为创新思想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创新思想产生环境。

  ——深化阶段。在此阶段,创新思想的可行性按照技术、市场和企业组织领域方面的条件加以论证。经过充分的论证,一个正式建议报告就可拟定,该报告将陈述新思想的可行性依据、实现方法、步骤、预期的价值等。此时,这个报告将提交给董事会决策。

  ——开发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按照设计者提供的原理、依据,人力资源和资金及其他要素联合起来作用它,将其思想物化为某种有形的东西,它可以是一种新产品、可以是一项新的管理成果、更可以是一个市场经营的策略。当然,此事的“作品”应是一件试验品、或者说是一种半成品,更有待来自各方面的检验、评判与评估。

  ——运用阶段。这项创新如果它是一项产品,那么此时它将投入小批量试生产,投放市场后将听取用户的意见和建议;如果它是一项新的技术,那么它将被运用于生产领域,发挥其简化工艺、提高产量、提升质量的重任;如果它是一项管理,那么它将被运用于相关的岗位,发挥其管理效能;如果它是一种文化,那么它将起着激励员工、凝聚人心的作用。

  三、企业管理创新机制的主要不足

  当前,在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机制明显重视程度不够,许多企业老总们还根本不了解什么是企业管理创新机制,更不用说企业管理创新机制的基本要素;与此同时,我国理论界对企业管理创新机制的研究时日不长,研究成果也并不多,许多领域无论地实务操作,抑或是理论拓展上,均处于较低的层次,因而有待改进之处确实不少。

  (一)企业经营者缺乏创新意识理念

  照着计划、按着指令办事,是我国企业长期以来遵循的惯例。在许多时候,企业只是国家和政府的一个生产车间,国家和政府下达怎么样的指标,企业只要按时按质完成就是了。因而,在这样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由于缺乏自主经营和自我发展的条件,企业的管理创新就无从谈及。然而,长期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深厚影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创新意识不足,尤其是企业经营者思想中按部就班意识、不思进取意识、求稳意识广泛存在,从而表现为缺乏自主创新的精神、缺少明确的经营管理观念、缺乏明确的经营定位,所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企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

  (二)企业缺乏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

  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包括产品技术档次的日益提升、新产品的技术含量、老新品的技术改进。由于许多企业缺乏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使得其产品多年来一直是一副老面孔,无论是技术档次、使用功能,抑或是产品的自主品牌、自主的知识产权,均处于一片真空地带,企业经营每况愈下,许多企业最终难逃歇业、解散、破产的怪圈。

  (三)企业不注重自身组织形式优化

  不注重自身组织形式的优化,已成为当前企业的通病。许多企业内设机构行政化、官样化味道极其浓烈。当我们走进一些企业后发现,行政体系方面的“行政科”、“后勤科”、“总务科”这样明显带着政府行政彩色的科室叫法比比皆是;在党委系统中,这样的现象则更加明显存在。自身组织设置的刻板,不利于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更不利于企业组织生产、开展经营活动。

  (四)企业制度几十年无创新

  考察许多企业内部制度后发现,这些企业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重视生产经营活动,忽视或者完全放弃对企业内部制度的建设,绝大多数企业竟然无法提供企业内部组织制度汇编本,即使拿得出一些制度,也是内容陈旧、观念落后的货色,一些企业的制度中竟然还保留着文革时期的某种烙印,比如“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注2) “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等等。(注3)还有一部分企业即使能够找到一些规章制度,也是“满面污垢”、破败不堪的样子。

  (五)企业未将市场作为其工作重心

  “眼睛盯着市场,工夫下在现场”,是许多成功企业的经营秘诀之一。这些企业之所以成为业界中的常青树,是他们始终将自己的关注度放在企业之外,放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以市场为中心,以市场的转换为转换,将自己的一切工作紧密地贴近市场。然而,更多的企业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以“我要如何”为半径从事着生产经营活动,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并不与市场的需求接轨,因而其产品数量再多,除了增加一些库存品外,别无其他意义。

  (六)企业没有将激励视作工作方式

  研究证明,激励对每个人都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说的就是激励的积极意义。激励,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但不可否认,许多企业并未将激励视作企业的工作方式,在这些企业中,依然广泛存在着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现象,比如奖金轮流坐庄,年度评比先进更是形式主义,奖金拿到后按部门人员人均一小份。久而久之,严重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

  (七)企业较缺乏甚至没有反馈机制

  反馈是一面镜子,可以照见自己脸上的污浊,进而不断改进自身。然而,依然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轻视反馈工作机制,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领导根本就不重视反馈工作,甚至从不过问反馈工作或者信息;二是企业没有专门负责搜集反馈信息的部门或者专门的人员,反馈工作始终处于无人管、谁也不愿意管的境地;三是即使有一些有关企业产品款式、质量、价格、售后服务的重要信息传递到企业,也常是漠不关心、熟视无睹,听任这样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在人们的漠视中悄然“走过”,企业正在扮演着聋子、瞎子的角色。

  (八)企业严重轻视文化的建设培育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重要武器。研究发现,凡是卓越的企业,都有个性化企业文化的坚强支撑。威廉·亨利·盖茨与保罗·艾伦一起创建了微软公司,曾任微软CEO和首席软件设计师,2008年6月27日正式退出微软公司,并把580亿美元个人财产尽数捐到比尔与美琳达·盖茨基金会,使其成为世界级慈善人物,微软公司品牌形象得到全面擢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相反,相当一部分企业根本无文化可言,难得的年度报告、广告宣传,要内容无内容、想文采无文采,就是企业的宣传语也常常是结结巴巴的样子。

  四、健全企业管理创新机制的对策

  企业管理创新机制是一个不断发展、内涵不断丰富的整体,尽管由于各种原因,它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但可以通过有效的手段与途径加以逐步的完善,并使之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水平。

  (一)企业老总必须具备良好的创新理念

  一个企业,如同一条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只,这条船只最终能否抵达彼岸,关键是要看船老大的指挥与掌舵。一个企业能否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搏击取胜,许多时候要看这个企业的经营者是否具有管理创新的思维模式,是否具有常人所没有的思维方式,是否具有超乎想象的思维火花。一般认为,企业经营者必须具备创新理念与思维,这种创新理念与思维内容包含着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营者的视线始终瞄准行业前沿与发展趋势,始终怀着赶超的情怀,生命不息,创新不止;二是经营者始终追寻着行业先进,构建全新的思维观念,放眼世界,怀着振兴民族经济的使命感、机遇感、责任,不断创新,引领行业,开创未来感到遗憾;三是经营者善于吸纳他人的先进管理创新的理念、模式、做法,不但经营者自身率先垂范,而且还要带领全体员工不断更新创新理念,在氛围中办事、成事、成就大业。

  (二)企业必须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

  任何一个企业在市场上的比拼,就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角逐。技术创新,让企业的产品具有最新的内涵;技术创新,使企业始终处于行业领跑着的位置;技术创新,将企业带进一个全新的世界。技术开发引导着市场需求,技术变迁决定着企业产供销流程体系和企业产业的发展方向,技术创新成为企业赢得市场份额的根本途径。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必须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队伍,拥有专业业务精、乐于为企业奉献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二是不断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使他们的知识得到及时的更新;三是要加大对技术创新人员的奖励措施,从而在企业中形成技术至上、技术创新有奖、技术创新光荣的局面,奖励内容可以包括荣誉奖励、金钱物质奖励、旅游奖励,让得到奖励的人感觉自己的劳动得到尊重,有一种切实的幸福感、自豪感。

  (三)企业要不断优化创新自身组织形式

  曾经听一位厂长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某厂生产经营形势一直很好,许多同行不解,问厂长你有什么高招?厂长说:“我勤于换人。”据了解,这厂长为了搞活销售工作,将一个销售科分成销售三个科室,让原科长担任销售一科,另外两个销售能人分别出任销售二科、三科的科长。厂长说了,这样我无非多支出两份中层干部奖,但两位带给企业的却是几百万元的产值和几十万元的利润,再说将一科分成三科,将原来“一潭死水”击活,老科长有种危机感,两位新科长虎虎有生气,其他更多的销售人员则有一种“你追我赶”的劲儿。笔者认为,当一个企业一直处于“一成不变”的状况中,他的成员往往会产生隋性,产生一种安分守己、不思进取的情绪。而当企业内部组织经常不断地处于变动优化之中,给人有机会的感觉,那么许多员工会努力工作而去寻找属于他们的机会的。企业的这样变化优化,改变了人、财、物、时间、岗位、收入等要素,从而能够起到较好地激发人的潜能,为企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四)企业要善于敢于勇于在制度上创新

  制度是什么,我以为就是用一定的文字加以固定的企业生产经营法则。但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人必须依据不断变化着的外界情况,对制度作出修改与完善。既要在制度上规范每个员工的行为,更要在制度上有所创新,让制度为企业的工作服务,最终达到“制度应该为人服务”的目的。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员工上班迟到了,后经了解这位员工上班途中见义勇为,这位员工后来还得到所在城市政府的表彰。工厂认为,员工迟到应当受罚,员工见义勇为应当重奖。于是,工厂因为员工迟到扣罚50元,又因为员工见义勇为重奖1000元,厂长明确告知大家,这位员工的此次迟到不影响其年终评奖(厂里规定迟到一次年终不得评奖)。事后,全厂员工对企业的决定,没有一人不认同的。这就是一个制度灵活运用、且带有明显创新的事例。企业的制度创新应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所有的制度应当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人的因素与价值;二是企业制度的制订应当广泛听取员工的意见与建议,强调制度的建立不仅仅是针对员工,而是为整个企业服务的;三是对企业已有的制度要不断的完善、甚至是创新与某种合理的突破。

  (五)企业的着力点应当放在市场创新上

  有什么样的企业经营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企业市场。企业市场的培育,除了企业经营者和营销人员有着不同凡响的销售策略、有着一流的产品和售后服务外,主要的是靠市场的不断开拓与创新,其中的创新当是极其重要的。企业管理中的市场创新内容应当是:别的企业拥有时,我的产品质量优于他们;别的企业产品质量与我的产品质量一样优异时,我的产品价格低于别人;别的企业产品质量与价格与我相当时,我的售后服务优于他们;当别的企业产品质量、价格和售后服务与我相当时,我提出升级换代的新产品。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创新市场,做到人有我优、人优我新,始终将自己的企业品牌、质量、价格、服务占据行业领先的位置。当一个地区的市场拥有量趋于饱和之际,早已将营销的触角伸向另一个市场;当本地产品卖家过多、竞争过于激烈时,将自己的产品推向外地、甚至是境外;当别人的产品进入本市场、且经营利润已经相当微薄的时候,我们将考虑是否将自己的产品淡出这个市场。常思自己的市场在哪里,常思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常思自己的产品市场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通过一系列的市场创新与开拓进取,让自己产品成为市场的“香馍馍”、“常青树”。

  (六)让激励永远成为企业创新动力之一

  孩子是在激励之中成长的。懂得激励、掌握激励、灵活运用激励,是成功企业的必由之路。研究发现,一个人处于不同的阶段,需要有着不同的激励。当他刚到企业工作时,他需要的是师傅们赞许的目光;当他三年学徒届满时,他需要人们对他学师成绩的认同;当他成了一个班组、车间的技术能手时,他需要别人赞美;当他成为全企业、全行业技术标兵时,他需要社会对他的认同。同样,当他有了一定的物质条件后,他希望得到精神的奖励,比如各种荣誉证书;当他有了物质与精神等方面的满足,他可能希望得到社会地位的擢升。如果企业的老总们能够因势利导地用好、用足激励机制,不断创新激励方式与内容,让自己的员工永远处于前进有方向、工作有奔头、追求有目标的境遇上,那么这个企业必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胜出。具体的激励方式与内容有许多,但主要包括以下这些:给出较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给予较稳定的工作环境、授予荣誉证书、提供各种学习深造机会、实施其他奖励措施(定期旅游、住房奖励、医疗健康检查、子女入托入学优惠政策扶持等)。通过各种有效的激励措施和激励创新,激活企业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员工们的最大潜能,为企业持续良好的经营服务。

  (七)始终擦拭企业的反馈机制这面镜子

  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转包括一项决策制定前的分析、制定与修改完善、实施、效果评估、意见反馈,缺少了反馈这个过程,这样的运转是不完善的。反馈如同一面镜子,让企业照见自身运作过程中的某些不足和改进之处。比如,一件新产品的问世,企业就得非常重视第一批用户对产品的意见,包括骂声,然后对产品存在的问题加以逐一改进。当第二批产品投放市场后,依然要重视用户的反馈信息。反馈机制,如同一面镜子,需要我们经常的擦拭,保持最佳的位置与角度,让我们看到的世界更清楚、更真切。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创新反馈机制,比如设置用户信箱(实体信箱)、用户维修站、用户客服热线、用户接待站、用户与厂家见面会,必要时还可以举办诸如用户与厂家联谊会、忠诚用户评选奖励、荣誉用户评选与奖励、某个数量等级用户抽奖(比如每十万户、每百万户)等,还可以邀请用户代表访问工厂、了解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更好地使用本产品。另外,企业还可以聘请一些热心用户作为企业售后服务的社会监督员,要求监督员们经常去市场或者其他用户家庭中了解产品使用情况,并进行报告。

  (八)用崭新企业文化凝聚人心激励斗志

  几乎没有一个企业说自己没有企业文化的,从此人们多少能够看出这大道无形的企业文化作用与地位,但真正重视企业文化,努力建设企业文化,并使之产生良好的效果的企业并不多。纵观世界一流企业,无不都拥有精良的企业文化作用支撑。走到海尔,他们有海尔精神,甚至有《海尔兄弟》这样经典的童话故事。他们在做产品,更是在做文化。投资6000万元的212集《海尔兄弟》,是一部以环球历险世界一周为主轴线,集娱乐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寓教于乐的一部巨型动画片,海尔兄弟这一夺目形象走进全世界小朋友的视野,并赢得了世界级荣誉。难怪海尔这样品牌的企业做一样、像一样,能够成为傲视群雄的电器霸主。在海尔,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尤其是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的文化传说。张瑞敏说,企业要长三只眼,计划经济下,企业长一只眼盯住领导就够了;市场经济下,企业要长两只眼,一只盯住员工,达到员工满意度的最大化;现今条件下,第三只眼睛要盯住用户,达到用户满意度的最大化。正是海尔电器有着这样独特的崭新的企业文化,凝聚了人心、鼓舞了斗志、增长了信心,海尔才能够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璀灿的时日。

  引文注释:

  (注1)岳兴禄:《企业创新策划学第3讲企业创新机制和创新决策策划》,原载岳兴禄教授的博客,博文地址:http://blog.cntv.cn/html/17/2425517-1421857.html。

  (注2)刘兴旺:《可以平凡不能平庸》,新华出版社出版,原载新浪网,网文地址:http://book.sina.com.cn/nzt/spi/pingfanbupingyong/18.shtml。

  (注3)详见《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我们的经济政策》一文。

  参考文献:

  1.盛亚:《企业创新管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版。

  2.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现代化工作委员会:《国家级企业管理创新成果(2007)(上下册)》,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年3月版。

  3.刘翼生、彭锐:《创新时代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实务·案例》,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年4月版。

  4.傅元略、余绪缨等著:《企业创新与管理会计创新的相关问题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9月版。

  5.李国荣主编:《民营企业管理创新》,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8年11月版。

  6.伊志宏:《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7.李浩:《企业创新中的知识管理》,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版。

  8.(美)库拉特科等著;高嘉勇、刘星译:《创新企业管理:创业者路线图》,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9.魏国辰、杜红平、刘严:《企业管理理论与应用创新研究》,中国物资出版社2010年12月版。

  10.杜林主编:《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