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张立文:在中国哲学中探寻人性与自我

张立文(1935—),浙江温州人。著名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首批一级教授。本文回顾了他少年求学、就读人大、留校工作和政治运动中的经历以及研究中国哲学的学术历程,包括“和合学”的由来等,总结了他长期从事学术研究的体会。

张立文自述本次采访时间为2011年6月1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校史研究室负责采访、录音整理并与张立文教授共同补充、编辑成文。本文收录于《求是园名家自述》。

通识大讲堂、大学应造就大思想家

早年求学与工作

我1935年出生于温州,当时正值日本蓄谋对中国扩大侵略,同时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甘宁边区这样一个关键时刻。在我小的时候,日本开始了对我国日渐疯狂的全面侵略。1942年,日本军队侵入温州,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为了躲避日本人,我们全家逃难到山区。逃难是很艰难的一段日子。那时我妹妹很小,只有抱着走,结果一不小心摔骨折了,由于当时没条件看病,导致我妹妹从那时起就一直驼背。当时我虽然才7岁,但对日本人的专横暴虐却记忆深刻。那个时候我们南方有烧饭用的灶台和锅,日本人就把排泄物拉在锅里。灶台上有“灶王爷”,他们这样做不仅是对我们的极大侮辱,也是对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大亵渎。我们当时对日本人是非常痛恨的。

我家在温州永嘉县永强三都普门村,现在是温州市龙湾区,这也是我出生的地方。我们那里的小孩上学都很早,我5岁就上小学了。而我上的罗山小学,就在明代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张璁的祠堂里,那个祠堂现在是一个文物保护单位。在念小学期间由于生病休学两年,复学后我跳过四年级,直上五年级,六年级到温州三希小学就读。当时我们那里还有些老秀才,我们这些男孩子都很调皮,我父亲要求严格,怕我不好好学习,于是寒暑假就把我送到这些老秀才办的私塾去读书,相当于现在的补课,先学《三字经》、《弟子规》、《幼学琼林》等,后来还学了《古文观止》、《论语》、《孟子》等。

[1]   [2]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