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平:什么是真正的经济发展
四、恢复经济,使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减税、增加收入、创新和平等竞争
历史的经验证明,经济要健康发展必须靠拉动。必须靠市场力量推动,必须靠创新,这也是我们努力实现的。美国里根时代走出滞胀的办法就是减税,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市场经济从逻辑上讲首先是民富的经济体制,是小河有水大河满。这一点完全和计划经济不一样。只有民富了才有力量消费,只有民富了才谈得上发展经济,国家才能更富。此外,必须指出市场经济推崇民间投资,把政府投资严格限制在公共产品领域。亚当•斯密深刻地指出,“关于可以把资本用在什么种类的国内产业上,其生产能力有最大价值这一问题,每一个人处在它当时的地位,显然能判断得比政治家或立法家好得多”。政府和企业家考察问题的角度不同,追求目标不同,资本的人格化程度不同。我国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政绩,投资的项目更多地追求“亮点”,自我增值能力不强,即上述判断的证明。
设想一下,如果把“四万亿”的政府投资改变成4 万亿的减税和民间投资,会对经济发展产生怎样的效果:靠市场不仅可以拉动消费,同样可以拉动创新和基础建设,而且是高质量的。政府所要做的只是科学和公正的监管。
创新是市场经济的常态,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机器。市场经济国家的发展不是靠劳动力便宜,如果靠劳动力便宜,发达国家会把企业办到全世界最穷的地方去。内森•罗森堡在其《西方现代社会的经济变迁》中指出:“资本主义发展采取的主要方式是资本密集,是创新”,著名的索洛模型强调,技术仍然是资本主义增长的引擎”。马克思则认为,个别资本家率先采用先进技术,获得超额剩余价值的冲动引领了资本主义发展。而市场经济所以能够成为不断创新,当然在于企业追求利润的冲动,然而更重要的是竞争。威廉•鲍莫尔在一部题为《资本主义增长的奇迹》的专著里总结性地写道,自由市场经济所以是一部创新的机器,就在于一系列的制度保证了如同“军备竞赛”式的竞争。欲要竞争,就要平等进入,要打破垄断、要有效解决泛行政化问题,不能靠行政手段和行政等级分配科研资源。其次,要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要容忍甚至弘扬乔布斯那样的“异端”和冒险精神,要造就千千万万的企业家。
经济要真正的、高质量的发展,必须纠正所谓城市化的误区。在现实生活中,所谓的城市化被理解为城市建设,亮点工程,圈地盖房,转移农民到城市,使农民成了“三无人员”,当把有限的资源用来盖房子,进而把整个社会的注意力都吸引到盖房子的时侯就会极大地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这样的城市化使农业成了经济发展的短边,促进了CPI 的上涨,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产生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我们应当改变农村,把农村建设成有产业支持的小城镇,而不是摊大饼式的建设所谓的“国际化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