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习那些事
编辑部按:本文转载Yang Can主页中的文章,稍有修改。
作者简介:杨灿,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
主页:http://ihome.ust.hk/~eeyang/index.html
在港科大拿到PhD,做的是Bioinformatics方面的东西。Bioinformatics这个领域很乱,从业者水平参差不齐,但随着相关技术(比如Microarray, Genotyping)的进步,这个领域一直风风光光。因为我本科是学计算机电子技术方面的,对这些技术本身并没有多大的兴趣,支持我一路走过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感受到统计学习(Statistical learning)的魅力。正如本科时代看过的一本网络小说《悟空传》所写的:“你不觉得天边的晚霞很美吗?只有看着她,我才能坚持向西走。”
离校前闲来无事,觉得应该把自己的一些感受写下来,和更多的爱好者分享。
1. 学习经历
先介绍一下我是如何发现这个领域的。我本科学自动化,大四时接触到一点智能控制的东西,比如模糊系统,神经网络。研究生阶段除了做点小硬件和小软件,主要的时间花在研究模糊系统上。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王立新老师的《模糊系统与模糊控制教材》。我至今依然认为这是有关模糊系统的最好的书,逻辑性非常强。它解答了我当年的很多困惑,然而真正令我心潮澎湃的是这本书的序言,读起来有一种“飞”的感觉。后来我终于有机会来到港科大,成为立新老师的PhD学生,时长一年半(因为立新老师离开港科大投身产业界了)。立新老师对我的指导很少,总结起来可能就一句话:“你应该去看一下Breiman 和Friedman的文章。”立新老师在我心目中的位置是高高在上的,于是我就忠实地执行了他的话。那一年半的时间里,我几乎把他们的文章看了好几遍。开始不怎么懂,后来才慢慢懂了,甚至有些痴迷。于是,我把与他们经常合作的一些学者的大部分文章也拿来看了,当时很傻很天真,就是瞎看,后来才知道他们的鼎鼎大名,Hastie, Tibshirani, Efron等。文章看得差不多了,就反复看他们的那本书“The Elements of Statistical learning”(以下简称ESL)。说实话,不容易看明白,也没有人指导,我只好把文章和书一起反复看,就这样来来回回折腾。比如为看懂Efron的“Least angle regression”,我一个人前前后后折腾了一年时间(个人资质太差)。当时国内还有人翻译了这本书(2006年),把名字翻译为“统计学习基础”。我的神啦,这也叫“基础”!还要不要人学啊!难道绝世武功真的要练三五十年?其实正确的翻译应该叫“精要”。在我看来,这本书所记载的是绝世武功的要义,强调的是整体的理解,联系和把握,绝世武功的细节在他们的文章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