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荣 郭振家:习近平欧洲之行的战略意义
展现中国构建和谐世界的战略理念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一直是重要的一极,不论是美苏冷战时期还是冷战后的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中国在维持世界和平稳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我这次欧洲之行,就是希望同欧洲朋友一道,在亚欧大陆架起一座友谊和合作之桥。……我们要共同努力建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座桥梁,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是习近平在欧洲学院演讲中的一段话,高度概括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始终追求的外交理念:和平共处、合作共赢。
阿拉伯国家联盟前驻中国办事处主任阿卜杜勒•瓦哈卜•萨基特认为,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就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发表的演讲,体现出中国文化中和谐共存的理念,中国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这头雄狮虽然已醒,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雄狮。中国外交绝不会走“国强必霸”的旧有逻辑,坚持和平发展才是中国强盛的硬道理,“中国威胁论”将不攻自破。习近平在比利时《晚报》发表题为“中欧友谊和合作:让生活越来越好”的署名文章,进一步显示了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理念。
中国基于自身文化和对国际局势的研判,提出了“和谐世界”的理念,这是对国际关系发展的重要创新。未来,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中国将更多地参与到国际事务中,中国对于国际事务的看法和应对策略将影响世界局势的发展。
中国一直是构建和谐世界的主要力量。中国人民爱好和平、反对战争,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中国实现了稳定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世界在走向多极化的过程中,需要中国这样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大国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发挥重要作用。习近平在这次核安全峰会上呼吁构建公平、合作和多赢的国际核安全机制,要通过国际合作有效消除核安全风险。中国的核安全观体现了一个大国所肩负的责任与担当。
和谐世界的建设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此次欧洲之行,中国再次向世界郑重宣示,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打造命运共同体”是十八大以后我们提出的新表述方式,只有和平发展,才能实现共赢、繁荣的世界秩序。中国的外交理念将在实践中逐渐被更多的国家所理解和接受。 用文化自信唤醒世界对中国的新认识
习近平此次欧洲之行,不仅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更通过其外交智慧显示和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观自信。他在出访期间发表的署名文章,是中国公共外交实践上的又一次创新。其中,引用中国历史典故和充满中国古代智慧的古文诗词,不仅向世界传递了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理念,更体现了对中国文化的自信。这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之后的自信,也是尊重文明多样性基础上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