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不该是图书打折日
昨天是“世界读书日”,很多人爱说的一句话是“世界读书日”是读书人的节日,但从中国的现状看,这一天远未成为我们的节日。
统计资料显示,国民阅读率十年来在逐年下滑。这其中有多种因素,比如浮躁的心态、网络的影响、书价的上涨、娱乐方式的增加……总之现代人用来看书的时间越来越少。
也正因此,有关部门在近几年开始逐步加大对“世界读书日”的关注,每年都组织开展各种活动,甚至从去年开始全国新华书店统一在“世界读书日”这天搞折扣促销活动。今年亦是如此。
在热闹之余,难免觉得无奈:阅读本与穿衣、吃饭一样,是再自然简单不过的事情,何以沦落到如此境地?问题回到本源,也许我们应该追问一声:今天我们的读书动力何在?
读书动力之一是生存和发展。不可否认,在今天功利化、实用化的阅读占了主流,有人对这种阅读给予批评,认为不但带来人文精神的流失,也让人的心态变得浅薄。但孔子曾说过一句话:“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从孔子的时代开始,这种功利化的阅读已经存在。可见这种阅读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与不看书相比,这种阅读方式至少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但另一方面,也应该呼吁更多的人多看一些“闲书”,所谓“闲书”指的是那些无关乎生存和发展,只为修身养性的图书。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评论 家张颐武 教授曾建议,在阅读实用图书的同时,每天抽出20分钟读些陶冶性情的闲书,他认为这些书将直接影响着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和人文素质,甚至关系到文化价值的传承。
“即便时代如此匆忙,我们仍然不能放弃追求完整生命的阅读”——惟有如此,当我们不再为生计奔波时,我们才不会感到生命的无聊和无趣,才会在阅读中感受到人生的更多价值和意义。
——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