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注精力立刻开始,人生将少太多的遗憾
—— 读《唤醒心中的巨人》有感
卢伟
奥里森·马登博士是著名《成功》杂志的创办人,他的著作激励和鼓舞了无数青年人奋发向上,不断改变自我,以获取人生的幸福和财富。闲暇时从他执笔的《唤醒心中的巨人》中随意翻阅几篇,本想找些娱乐,可却是愈看愈仔细,字字句句都令我茅塞顿开,说是陶醉其中,毫不夸张,可看性完全超乎了我的想象。首先,我为一个人能把那么许多深刻的哲理和成功的经验完美的融合到一个个鲜活而生动的实例之中而佩服的五体投地,再者就是它对年轻人的影响不仅仅是提供了耐人寻味的寓言,而且为你设定了具体的坐标和生活中的参照。
书中有这么两篇文章——《拖延是一种恶习》和《倾注精力做好一件事情》着实令我感动,以致至今心情仍久久不能平静。 “想做立刻去做,何必等到明天?”我居然从来没有这样清醒的问过自己。回首过去,不禁感慨万千,广泛的兴趣爱好也未曾改变最终的一事无成,细想起来,无不是“拖延”所致。当兴趣来临之时,我常不迎头去做,总是一拖再拖,不是被明日的事情耽搁,便是失去了原先的热忱,终致成为泡影。兴趣浓厚之时尚不懂得珍惜,又何以能坚持不懈,如此若也能成功,岂不成了笑话。或许这会成为伴随我一生的遗憾,但我已决定从这一刻开始抗争,要冲破“拖延”的阴影,就像“避免罪恶的诱惑”。
生命的伟大与神秘就在于她蕴藏着巨大而丰富的潜在能力,但懂得开发她的人却不占多数,因为人类还有着另一种与生俱来的可怕本能——惰性。战胜惰性就是对自我的超越,做到的人自会体验到其中的快乐。所以,这世上才会有些人才华横溢、与众不同,而有些人却碌碌无为,枉此一生。
无论是那种突如其来的美好感受,还是那绝堤奔放的艺术震撼,都是生命内在潜能的集中爆发,有人称之谓 —— 灵感。善加把握的人,一只脚已经迈进了成功的大门,拖延不做的人注定了他永远的平庸。激情与灵感就是如此的来去匆匆,倘若不能立即使之永恒,她便会过客般瞬间消逝。
要知道一直以来还有很多人都十分梦想着能做到样样精通,为此也会不断的尝试,有时我也是这样。孰不知能以自己的兴趣爱好来确立奋斗目标固然是件美事,追求全面发展也是件好事,但人全凭兴趣办事是不可以的,没有一技之长则是无法立足和参与竞争的。《倾注精力做好一件事情》——马登博士的这当头一棒着实敲得我不轻。
一个人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至今还没有谁能够“八面玲珑,面面俱到”,而只有那些在各自领域做出非凡的贡献而赢得尊敬的人。刘翔凭借着高人一筹的实力在男子短跨项目上登上了奥运赛场的最高领奖台,但要是让他参加万米比赛,一般女选手都未必把他放在眼里。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不知倾倒了多少人,但要是请他演奏中国二胡或是中国笛子恐怕他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你适合站在哪里,你就应该站在哪里” ,歌德的话我将永远铭记于心。看准了适合自己的路,就不要再三心二意,倾注你的精力去走好它,在持之以恒中,你会得到宝贵的经验和最终成功的果实。把多余的枝条砍去吧,这样你的树木才能迅速的成长;把多余的花蕾剪去吧,这样你剩下的花枝上才有可能开出珍贵而硕大的奇葩;现在就抛开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吧,假如你不想永远作无谓的忙碌。学会理性的放弃将是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
现在开始,我就要去做很久以前就想做而没做的事情了,也更会去加倍的努力和倾注精力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得到了书中宝贵的点拨,剩下的就是付诸于行动了,相信现在开窍还不算太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