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我要评论
( 23 )
过刊浏览
圆梦敦煌――2012甘肃行记

教研部 邓芳

对敦煌向往已久,终于在今年8月份,买上车票出发,开始了一周的甘肃行程,拔了心中多年的草。

第一站――路过兰州

兰州是西北重镇,但对于只是游客的我而言,它最吸引人的却还是大名鼎鼎的牛肉拉面,可见“民以食为天”这句话的分量。火车一路过来,由于山路多,所以要钻不少隧道,感觉有些颠簸。早上醒来,看到“牛肉面设备基地”的标识时,我知道兰州终于要到了。

不负期待的牛肉面:到兰州,牛肉面是一定要吃的,我们随机选择了一家居民区附近的店--磨沟沿牛肉面吴家园店。排队的人很多,前面的大哥看到我这一身腰包、帽子的典型游客装扮,非常热情的为我介绍怎么点,注意什么,要宽还是细,放不放辣得提前说等等。除了面本身,店里的氛围更是打动人,忙碌、热闹、拥挤再配上香喷喷的味道和伙计洪亮的兰州话,让人觉得亲切而满足。

再看黄河水:兰州有一条黄河景观大道,可以看到著名的黄河母亲像、中山桥、还可以乘坐索道看兰州的全景。兰州是唯一黄河穿越市区中心而过的省会城市,在“黄”河水颜色的映衬下,显得粗犷大气、有点“糙”,这也是它的独特之处吧。今年的雨水真是大,看黄河两边的树木都被淹了一半。

惊喜的甘肃省博物馆:

甘博的镇馆之宝--马踏飞燕(铜奔马) 

首先,此马动作矫健,体态健硕,结合了各类良马的优点(如果没记错),其姿态是“对侧步”,在奥运会马术比赛的“盛装舞步”中还能看到这样的行姿。其次,马踏飞燕的设计不仅创意极佳,更在设计工艺上完美体现了平衡力学,讲解员说现代技术几乎都做不出同样质地同样形状的作品。再有,作为中国旅游标志之一的铜奔马,是64件不允许带出国的文物之一,可见其珍贵。讲解员开玩笑的说,即便是美国总统奥巴马要想看这个铜奔马,也只能和大家一样,来到兰州,站到这里。OMG,众生终于平等了。

甘博的最精华部分自然是关于丝绸之路的:丝绸之路上从西方传到东方的奇珍异宝,越看越晕的西夏文字,据说是西夏某国王以汉字为模版自己自创的。砖上的画像是古代邮差,讲解员拿出自己的一张邮政卡,上面的图像就源自于此。

这番看下来,感慨当年的丝绸真是堪比金贵,让我对曾经的丝绸之路有了更多的遐想,还有我们将要去的敦煌,曾经辉煌的各种文明交融于此,莫高窟中该会有一番怎样的景象!

第二站――圆梦敦煌

它的环境、历史、文化等等一切都有无数的文献介绍,而作为一个普通游客的我,只是试着把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写下来,以纪念自己的旅程。能够与敦煌邂逅,那种感觉是幸运而神奇的。

莫高窟:据说公元300多年的某天,有高僧过三危山看到金光,感觉像是佛光照耀,于是生开凿之心,没有想到一发不可收,成了潮流,于是在岁月与朝代的更替中,不断有人开凿建设,颇具规模,渐成气候,由于主要以佛像为主,又称千佛洞。所以这里的一切是有延续性的,在这若干朝代的建设中,以隋唐的建设水平、艺术水平最为突出,数量也最多。

通过导游的介绍,我知道每个窟的开凿建设都是有供养人的,也就是所谓的投资者,我们看到的几个窟,听到最多的是曹氏家族,还有一些是有散客拼团开凿的,所以在壁画中除了佛祖,还能看到各位供养人的倩影。而敦煌位于丝绸之路上,曾经包容四海,各类文明在此汇集,因此除了佛祖和佛教的故事,我还在壁画中看到了十二星座的标识,看到了当时从国外进口的在蓝宝石中提取的天价颜料--一种很美的蓝色,看到了佛祖形象的演化(原来佛的样子是男性形象,可传到中国后,大家认为善良温婉的女性更具佛的精神,于是之后的佛像也越发的女性化),看到了不同时代的众生生活相,也看到了很多壁画中佛像上的金箔被盗的所剩无几的痕迹。即使现在的我们已经无法看到它未经保护时的原始样子,即使每进一个窟都要导游用手电照亮才能看见,但依然挡不住他的魅力与风采。莫高窟曾经辉煌,又被忽视,据说还用来关押二战期间的战犯,在窟内烧火做饭,毁坏严重,好在现在它被保护起来,它的价值终究被证明。

最美的邂逅--禅定佛的微笑(北魏)。如果没有导游的提醒,你不会注意到他,因为其位置并不显眼,但当导游把窟门关上,用手电的光从不同角度去照这座佛像石时,我居然看到他的表情发生了变化,原本平淡的脸上出现了如此安详美好的笑容。导游说,这座佛像建于北魏时期,那时候战乱不断,大约是工匠将其期盼和平安宁的心境寄托到了自己的作品上,这座佛的笑容才会如此悲悯而安详。看过的人都对此惊叹不已,说这是东方的蒙娜丽莎。工匠们恐怕也没有想到多年后的人们仍可以通过其作品感受到曾经的那份憧憬,而所谓历史价值对于我这样的普通人而言,原来也真的不只是写在书上的枯燥文字...窟内是不允许照相的,借了网上的图片。

莫高窟外围的景象

两句唐诗 两个关

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文化、贸易交流日渐繁荣,为确保丝绸之路安全与畅通,汉武帝下令修建了“两关”,即:阳关、玉门关。这也是去西域进而到中西亚、欧洲的必经关口。所以“阳关大道”自然是合理合法有通关文牒的正道了,这两处关口都早已荒废,只有一些断壁残垣供后人瞻仰。而在这茫茫戈壁上的两处关口,今天早已不见旧日的重要与繁华,历史的沧桑和地域的苍茫合二为一,让人无限感慨。

我想当时王维和王之涣写诗的时候未必会想到他们的作品会被世人如此认可,甚至可以说他们的诗句成就了两座关口至今都在的威名。虽然大唐盛世声名显赫,但对于普通的你我,又能知道几位君主,几个将相,到是唐诗在人们的口口传诵中相传至今,可以说无人不晓。这或许就是文化的传承与魅力。

“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尽了这里的地貌特征。“春风不度玉门关”更是写尽了戈壁的风霜与苍凉。看到了汉代长城的遗址,远观颇像曲奇饼的样子,原来那时的长城竟然是一种芦苇草和着泥巴一层一层建起来的。这里现在如此荒芜,当年的长城又在抵御谁?所以曾经的这里一定有过兵家要争的险要和权贵所争的繁华吧。

王维送友人时虽然未必是在阳关送的,但是从“西出阳关无故人”中我们不难看出阳关真的是国家的边境了,一旦出关就要出国门,走向西域了。现在的景区还有人写出关文牒当作纪念品的,好像生意还不错。阳关虽然是人造景点,但也是有真的遗址的,值得一看。而且阳关的葡萄相当有名,不过我们没有赶上收获时节。 

大自然的奇观――鸣沙山&月牙泉、雅丹魔鬼城

鸣沙山和月牙泉离敦煌小城很近,由于那边日照强且时间长,一般都建议早晚过去,避免暴晒,我们是清晨去的,沙漠在朝阳映衬下的色彩显得格外神秘而瑰丽,而且还骑了骆驼。虽然这是一种据说很温顺的动物,不过下山时的颠簸还是让我觉得有点紧张。

如果你想感受一下西北大漠的荒芜和沧桑,那就一定去趟雅丹魔鬼城,因为一路上几个小时的时间里你能看到的只有茫茫戈壁和望不尽的天际。在地质学上,雅丹地貌专指经长期风蚀,由一系列平行的垄脊和沟槽构成的景观。据说日出及夕阳下的雅丹格外美丽,不过无缘见到。而当大风刮过时,这里会发出各种怪叫声,所以叫做“魔鬼城”,我们赶上的是个无风的晴天,无法领略这份神奇了。

小城敦煌

敦煌属于酒泉市下的一个县级市,但却因为以上种种而声名远播。我个人非常喜欢敦煌这个小城,它能在沙漠与戈壁中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刚到这里时,雨后不久,空气清新,走在干净的街道上,一点也不像是个坐落在西北的小城,没有风沙,色彩也不是想象中的沙土黄。

市中心的反弹琵琶雕像,莫高窟中的壁画有反弹琵琶的飞天图像,被甘肃歌舞团在演出时采用,轰动一时。

第三站――心醉甘南

甘南草原距兰州非常近,大巴只要大约4个小时的车程,。甘南就地理位置在甘肃南部,在行政区划上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其首府是合作市,著名的拉卜楞寺所在的夏河县是其下属的七县之一。

拉卜楞寺,属格鲁派寺庙,由于时间关系没能进庙里参观,只是在外围看了看。这里古朴安静,因冯小刚电影‘天下无贼’被世人知晓。没有了熙熙攘攘的旅客团队,只有三俩僧侣和一些虔诚的人们在顺时针转经诵祷。我们一路走到它的晒经台,在夕阳和大夏河的映衬下,寺庙显得格外静溢而悠远。

之后一天包车去郎木寺,我们的师傅非常健谈,一路上给我们讲了好多趣事,最让我吃惊的是现在好多拉卜楞寺的喇嘛们被一些有钱的老板们私人聘用,即专为他们念经祈福,可见所谓众生平等是一个多么理想化的名词。据说那里非常之不缺钱,开放卖门票绝对不是为了钱,而是应政府要求,不只属实否^_^

一路上途径碌曲、玛曲、尕海,大美的草原风光!

郎木寺是个镇子,去的时候正在大修,刚进镇子时尘土飞扬。不过一路向上,买了门票进了寺再回头看风景,却非常漂亮,寺庙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肃穆而瑰丽,而远看山丘、松树、红顶的房屋,还真是有点东方小瑞士的感觉。

这一路从茫茫戈壁到高山草甸,虽然无限折腾,但却收获颇多。而路过的地方中,酒泉、嘉峪关、瓜洲、张掖等无不曾声名显赫,重走丝绸之路对于我这样的人大概只能是一个梦想了,那就乘着火车走过吧,虽然不曾靠近,但终究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