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我要评论
( 2 )
过刊浏览

课程背后的故事……
——教学设计师与她的课程、学科教师

教学设计部 曾童

时值岁末,谨以此篇小文记录我在教学设计部与我的课程、课程合作的大学教师打交道的日子,梳理我的各门课程产品的生成过程,大学教师们鲜活生动的个性特点与治学态度,当然《新知年代》的读者们,尤其是网上人大的学员们也可以借由我的文字,侧面感性地了解每一门课程背后的故事,从而能激发一些学习的动力和热情,也就不枉此文在此出现啦!——小记

我是网上人大一名教学设计师,入职一年零八月,每天的工作就是发挥我的脑力小宇宙,做出一门门学历课程。课程制作任务一下发,便开始了课程的考核工作,课程的学科性质、专业特点、使用对象、开设的院校、教师的甄选……尤其是在教师的甄选环节,火眼金睛地判别出授课质量高、合作态度好、外加风趣幽默、气质可嘉的好老师是我的福气,当然更是学习者的福气。所幸,我选择的或者被分配的课程合作教师个个都还算合作愉快,入职以来,我都与哪些老师合作过,共“生产”了多少课程产品呢?我在这就按时间顺序“如数家珍”地一一梳理吧。

一、《大学语文》 合作教师:李倩 (北京工商大学 副教授)

(一)甄选教师

这是我入职正式接手的第一门课程,主管的要求:选一位对网络教育大学语文统考有经验的老师,并且好好设计下这门课程。任务下达,我便开始发动小宇宙。刚入职,北京的大学老师基本没怎么接触,唯一的途径是网搜,这就需要良好的信息素养了,考察了好几位讲大学语文的老师,最后锁定到名叫“李倩”的老师,她在“知金教育”讲过大学语文,属于对网络统考有教学经验的老师,而且我听到网上的一段她讲课的录音,感觉很不错。但是,怎么要到这位老师的联系方式呢?致电知金教育,他们不肯透露,倒是希望我们购买他们的大学语文课程,但是他们的课程资源并不是很适合我们,怎么办?顺藤摸瓜,我在网上找到她是北京工商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中文教研部的老师,于是找到北京工商大学的网站,找到艺术与传媒学院的电话,接通电话后,那边办公室的老师对我还有防备心理,不肯告知李老师的电话,情真意切地表达正当需求后,他们才把李老师的联系方式提供给我。

(二)课程合作

顺利联系到李老师,炎炎酷暑,亲自到学校去与老师会面,讨论课程合作的事宜。李老师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合作态度非常好,事实证明,李老师的授课认真负责,教案和PPT的编写详尽细致,并提供了多种古诗词的配乐朗诵以及古代文学的经典视频作为课程补充教学资料。李老师在个人形象打扮上也力求与课程内容讲解相匹配,在古代文学讲解环节,她特意挑选了中式古典风的服装;在现代文学讲解环节,她又选择了经典现代风的服饰。在古代文学的讲解环节,为了配合营造古典的氛围,李老师特意请来弹奏古筝的学生,穿上古代服装,在录制现场为李老师的授课配制古典琵琶曲《琵琶语》、《汉宫秋月》、《妆台秋思》、《高山流水》、《渔舟唱晚》、《关山月》、《西厢词》……

课程讲授完毕,我请到《大学语文》课程的辅导教师马志刚与李老师一道,主持关于《大学语文》统考的答疑解惑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们请到学生代表,就《大学语文》统考的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与李老师进行了交流与解答。这样的设计,毋庸置疑,肯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三)课程反馈

《大学语文》课程已经上线1年时间了,有一次,马志刚老师遇到我,特意给我反馈说《大学语文》课程在学生中的反响不错,都说课件做的好。我立马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李老师。付出总有回报,对于教学设计师和主讲教师而言,学习者对于课程真正的学习热情,学习者的好评,就是对我们而言最大的欣慰!

二、《中外新闻传播史》 合作教师:陈力丹、赵云泽(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陈力丹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责任教授、传播学方向博士生导师、国家二级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际新闻界》月刊主编、博士后流动站站长;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新闻传播所所长。

赵云泽 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生导师,《新闻春秋》杂志编辑部主任,《国际新闻界》杂志栏目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周报》与“新周网”指导教师。

这门课程由两位人大新闻学院的老师合作完成。陈力丹是教授,人大新闻学院资深老教师;赵云泽是副教授,属于年轻有为型教师。

陈教授负责讲授外国新闻史部分,虽然年纪大些,但精力无穷,站姿授课、神采熠熠,并特意展示了从埃及带来的T恤上的古老的埃及文字,他的个人风格很明显,事无巨细都要自己扛,因为他对于所承担的事情有极强的责任心,惟有亲自操刀,对于事情的完成质量和结果才放心,当然在这门课程的合作中,陈教授的工作效率也是惊人的高,陈力丹老师是新闻学院所有老师中,最早和我们完成课程合作的老师。

赵老师作为年轻老师,学校的教学任务比较重,再参与网上人大的授课,是个“拼命三郎”,有一次,他在学校上下午忙了一天,再来我们的摄影棚录课到晚上十点多,由于过于劳累,在回家的路上,不料踩空了台阶,摔倒在地,结果造成腿部骨折。关于这件事,赵老师并没有惊动我们,我们还是在事情发生后几天联系赵老师的时候才知道的,为此,学院领导一行特意驱车去往通州赵老师的家里探望,虽然这是一个突发事件,但作为当晚负责录制课程的教学设计师,没有叮嘱好老师回家路上的安全,心里对赵老师感觉很过意不去,但赵老师很大度,依然很合作地在家中休养的过程中,顺利地提交了课程的教案和题库编写任务,并愿意继续讲授《跨媒体传播》课程。当时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赵老师的腿伤能尽快好起来,并搜集了很多关于腿伤恢复的食疗和保健资料发给赵老师,他都欣然接受,并会给我说说腿伤恢复情况,看着他的腿一天天好起来,我的心情也明朗了。

三、《音视频制作与数字传播技术》合作教师:许建平、孙月莉、杨楠、徐雅琴、罗雪蕾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实验室)

许建平 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实验中心副主任。

杨楠 博士,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实验中心工程师。

孙月莉 工程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实验中心工程师。

徐雅琴 实验员。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实验中心实验员。

罗雪蕾 实验员。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实验中心实验员。

这是我接手的课程中,合作教师最多的一门课程,一共有五位教师,分别负责数字视频、音频、图片、网页、排版的教学任务。

五位老师是新闻学院实验室的老师,以许建平老师为课程总负责人,这个小团体的小宇宙力量也是超强悍,可谓凝聚力超强,工作效率高,五位老师各司其职,最后统一由年轻的罗雪蕾老师负责所有文档和资料,与我进行互通交流,课程尝试运用了新的软件Camtasia Studio进行设计制作,并取得成功,这款录屏软件,能很好地展示各类软件的操作程序,教师讲授精简易懂,关于操作的使用,讲得特别清晰明了,对于从事多媒体制作工作有着极高的学习价值。

徐建平老师开玩笑地说,你们值了啊!这一门课可是涵盖了五门课的内容,而且我们五位老师个个都讲得特别好!是啊,对于学习这门课程的学员而言,的确是超值,对于有一定电脑操作技能的学员,一定会觉得这门课通俗易懂,实用性强,比你在外面花大价钱学习软件制作技术来说,性价比可是超高的!

四、《心理学概论》 合作教师:蓝维(首都师范大学 教授)

蓝维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课程与教学论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评估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聘请的德育专家、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教育学院特聘教授。

这门课程本来是找首师大另外一名老师讲的,这名老师本身工作特别忙,接我们的课怕忙不来,反倒耽误我们的进程,便热情地推荐了蓝维老师。刚和蓝老师通话的时候,蓝老师表示年纪大、也比较忙,但却问了我很多课程合作的细节问题,我一一告知后,她感觉压力比较大,怕完成不好,总之电话里的沟通挺吃力,我感觉到的信号是,这个老师恐怕与我合作不了了。

峰回路转,在周六的时候,蓝老师亲自给我打电话,说了二三十分钟,答应与我们合作,并表示,看了邮件的任务文档,好好想了下,觉得可以胜任,并表示那天电话里主要是担心没有精力给我们做好课程而表现地消极,看过邮件后,觉得完全可以胜任。并向我表示了她是一位认真负责的好老师,事实证明,蓝老师讲了一辈子《心理学概论》,真的是轻车熟路,素材也是信手拈来,后续的学习内容、题库、大纲、样卷都提交地又好又快,在讲课的过程中,蓝老师也总是笑语盈盈,显得极具亲和力。

课程合作后,蓝老师还执意要请我吃一顿饭,有意思的是,我和蓝老师在一桌吃着,蓝老师一男一女两个学生在旁边一桌吃着,原来这是蓝老师亲手给安排的约会啊,真是一位慈母型老师,还帮着自个儿学生解决个人感情问题呢。更令我想不到的是,在北京房价如此高不可攀的时代,蓝老师居然将自己的住房免费提供给自己的学生!她在北京有一处小房子,一直给她的学生作为刚毕业经济紧张,一时找不到房子时的免费过渡房,她跟我说,这个小房子虽然住了好多拨学生,房子却越住越好,为什么呢?因为每拨学生住的时候,都会装饰下房子,这个给换个窗,那个给刷个墙,长年累月,这房子可不越来越好了。从老师的爱心小房里渡过艰难岁月的学生们,个个都变得很有出息。蓝老师欣慰而自豪地对我说道。

每一个成为蓝老师学生的人都会被她的人格魅力所吸引,相信你也一样,从她的课程里来感受吧!

五、《跨媒体传播》 合作教师:赵云泽(中国人民大学 副教授)

赵老师归来,腿伤已恢复,精神状态也还不错,这时的他与《中外新闻传播史》里的样子还是有所不同的,怎么个不同法,对比下就知道了。赵老师此番归来,工作观都改变了,他说不能太玩儿命,所以,这次讲课,他基本都是半天半天地讲,不会一口气一下子讲那么多把自己累着。当然,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在这门课程中,赵老师的精神状态一直保持不错,课程讲的也是相当精彩。这门课程涉及到跨媒体元素,比外国新闻史的课程更加有趣味性,课程中也用到了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展示电子杂志,如果你对电子杂志感兴趣,课程第五模块还有关于电子杂志制作的讲解呢,一学就会!

赵老师是我生平遇到的第一个以作者身份赠书与我的人,他赠给我的书是《当代西方战争宣传史解读——请以自由的名义为我报道》,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美国多元文化传播集团洛杉矶业务总监评价这本书是一部解构战争中宣传利器的运用手法与效能,揭露发动战争者美化出兵侵略的虚伪面具,兼具学理与实务的著作,对研究军事、传播,乃至历史的读者,皆极具参考价值,是一部难得的学术力作。

六、《影像传播与纪录片创作》 合作教师:杨钢元(中国人民大学 副教授)

杨钢元 文艺学硕士。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1982年7月-1994年8月在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任教,1994年9月由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转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广播电视教研室任教至今。

这门课程除了在学前指导里能目睹主讲老师真容,在课程讲授视频里,他仅仅以“解说员”的形式出现在幕后,杨老师十分杜绝在影像传播的时代,还用大头像的枯燥理论讲解咱们的影像类课程,《影像传播与纪录片创作》课程采取全素材视频展示,教师配音解说画面的形式,类似电视教学片,课程的主题是影像传播、是纪录片的创作,主讲教师杨钢元寻求真正视觉影像传播的课程新形式,力争将课程的通俗易懂的程度做到连高中生也能学明白。相信,这门课程以全视频素材剪辑组合呈现的角度能赢得你的喝彩!

《影像传播与纪录片创作》生成的过程是我和杨教师在学院特批的工作室里一点一滴地搜集、甄别、剪辑、选用与课程相关、同时与学习者认知水平相适应的视频素材,整门课程的素材容量竟达到近300G。杨老师对于影视艺术的留白、过渡、停顿都有讲究,其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在课程合作中体现良多,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在媒体工作室的Premiere软件使用的指点下,亲手剪辑出这门令杨老师还比较满意的课程作品。当然学习者的满意才是关键,您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经常对视频内容进行暂停和回放,因为视频的浓缩性与含金量比较高,对照文字内容进行回味和理解,相信你会收获更多。

杨老师亲赠给我一本书,并给我签名留念,这是我收到的第二本作者赠书。这本书不同寻常,它是集结了杨老师30多年的教学生涯与教学研究的智慧精华,在这里向大家推荐,杨老师不轻易出书,因为他想出真正意义上的好书,对于这本书,他亲口对我说:“此生有此书,足矣!”

这门书是什么呢?它就是《形象传播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ISBN 978-7-300-15662-0,传播领域的人士,值得读这本书。

七、《灾害信息员资格考试》 合作教师:何振峰、宋爽(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社会工作系讲师)

何振锋 硕士研究生,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社会工作系讲师、救助教研室主任。

宋爽 管理学硕士,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社会工作系讲师。这门课程由这两位老师联袂讲授,两位老师都是灾害信息员资格考试的培训员,如果有意向考证的同学可得好好听听了,尤其是何老师在课程最后一章的考试简介,绝对是含金量超高噢!

宋老师坐那儿讲授你一定不知道她是一位身怀六甲的准妈妈吧?这位准妈妈可是在录影棚里坚持了一整天,为我们讲授这门课程,没准你能从她的授课中不仅听出韵味,还有孕味呢!

何老师的授课铿锵有力,他那认真劲儿真的是着实让我感动了一把。他背着个大书包从远在京郊的社会管理职业学院赶来,俨然一位大学生,来早了,便在大教室坐着,他说在教室静静待着的感觉挺好。为了上镜效果,他还特意带了一套备用西服,并且自备了梳子、啫喱水等造型工具,自己去卫生间梳理打扮了一番。我看了何老师的教材和讲义,都用各种颜色的笔迹画满了,这样的老师,怎不令人感动?相信你听了他的课程,也能受益匪浅。

八、《社区活动策划》 合作教师:陈洪涛(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

陈洪涛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中国社会学会理事,副教授,社会工作师,现任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

Mr. Chen是有名的大忙人,和陈老师联系课程事宜,基本都是用短信,生怕打搅他在会议状态或忙碌中。每次无论短信、电话还是邮件的沟通,陈老师都回应地很礼貌而得体,并就因为工作忙碌,对咱们课程制作进度的影响表示歉意,个人涵养表现得不错。

这门课程所有的内容,都是他在日常教学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市面上见不到的那种,同学们得之所幸。你可以从他的文案,讲课中去体会检验他的学科深造背景。

 

心语小结

世上歌曲千千万,当我们恋上某首歌,总想知道这样的声线来自何人?慢慢地想去了解这个歌手,TA的所有歌曲、专辑、演唱会,不自觉地成为TA忠诚的"歌迷"……

世上影视剧千千万,当我们迷上某部影视剧,总会想要了解剧中人物的背景资料更多,看看TA其他的影视剧、关注TA的微博,进而发展成骨灰级的“影迷”……

我想,网上人大的课程那么多,总会有人真心喜欢某门课程,也许是课程的内容吸引你、也许是课程的形式打动你、也许是课程的设计适合你,也许你发现了课程主讲老师——TA的魅力。也许你会百度TA的资料、了解TA的论文、著作、讲座…… 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令人可喜的拓展式的延伸学习呢?作为一名教学设计师,以上任何一点只要打动了你,得到你的认可,那么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