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这是我在北京度过的第二个冬天,望着整个城市的枯黄的草,孤独的树,我的心里总有那一丝期待。一丝对绿色的期待。 我的家乡,是一块气候温润的鱼米之乡。在家乡的田野上,每年的每一个时刻,都是满目的生命之色。童年时代的我,喜欢在洋溢着油菜花的芬芳的田野中采摘金色的花朵,喜欢在丰收的田埂上追逐空气中新鲜稻谷的气息。少年时代的我,习惯了在满目绿色的窗前写下年轻的理想,习惯了在开满野花的小径上思考。我从来没有想像过,一旦没有的绿色,生活将是怎样的颜色?
高中时代,我在中国最繁华的城市中最繁华的地段上的一所高中上学。虽然学校的绿化使校区内没有一寸裸露的土壤,虽然学校的建筑并没有水泥森林般的无味,虽然夕阳下,大草坪上也会有一群一群的蜻蜓低翔,可是,我的心啊,怎么就不能再嗅到土地的芬芳呢?
因为学习的原因,也因为路途的缘故,高中时代,我便开始了寄居学校的生活,一两个回家一次。每次坐巴士回家,我总会选一个靠窗的座位。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我总是贪婪地盯着窗外的景色。过了高架,
下了高速,经过大片的工业开发区,终于,大片的绿色出现在我的眼前。每一次,我都会得到惊喜,转瞬而来的便是伤心和失落。上次离家时才尺把高的油菜,现在居然零星的开起了小黄花!下次回家,也许就会错过金黄一片的胜景,换成一片明镜似的水田。
我没有想到,高中毕业,我不仅不能再继续这样对我来说痛苦的思念,反而走入了更深的期待。
二
我并没有在大城市居住的经验,高中以前,往往是惊鸿一瞥,高中埋头于书本,活动范围也总在城市最繁华的中心地带,总觉得自己居住的城市固然有数目巨大的水泥建筑群,但是那一片一片的公共绿地、街边高大的树木和来自海上的潮湿空气还是使生活不那么枯燥。到了北京,我失望了。
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高大的树木,在深秋齐齐落下叶子后的萧瑟。我没有见过冬天这么干涸的黄土,没有一丝生命的迹象。每年春天的沙尘暴是可怕的,但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生活在灰色的水泥森林里的日子更让人难受。
我期待春天,没有漫天的飞沙和杨花;我期待夏天,没有汽车尾气的肆虐;我期待秋天,不是每一棵树都卸下绿色的制服;我期待冬天,不是整个城市的自然都进入了冬眠。
三
求是园靠着吴玉章路的一侧,有几块地是赤裸裸的黄土。我当然记得在春夏,这里有着怎样的一幅灿烂图画。因此,在冬日的寒风里,我每每在期待春天的到来。我期待着我和这片土地上的生灵的一个小小的约定。
那是我来北京的第一个春天。树枝上,隐隐有了些绿色的小芽。然而有幸到了农村想一睹北方农村的风采,那些土地也只是看见零星的野花。每天进出宿舍,看着宿舍门口的花坛,静悄悄的,丝毫没有春天的气息,不禁让我好奇:这个花坛将长出什么来呢?是美丽的花朵?是一丛野草?还是一年的沉寂?
我开始每天都关注这个花坛,还有求是园的那几片小小的裸露的土地。终于那一天,我发现在一块土地上,有一点东西在阳光下闪光。是什么?我凑近,是一小块绿宝石?还是……?我不敢想象,我不能确定。可是我的心里已经有东西在动摇。
几天过去了,我惊奇的发现,那些土地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绿色宝石。是的,那是某种植物的叶子,在沉寂了一个冬天之后,顽强地从封禁的地底钻了出来,以至于土地也似乎裂开了缝。
我的心情一下豁然开朗。多么顽强而固执的生命,多么可贵的绿色。在这世上,也许它只会默默无闻一辈子,可是它给多少人带来了愉悦和欣喜!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一个春天。
四
我知道自己很浅薄。我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发表多么有见解的东西。可是在我十九年的生命里,我知道自己与绿色的亲近。也许这也是每一个人心底里共有的东西。我只是想说,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得到了,并不能得到快乐;很多东西失却了,一定会失去快乐。即使你自己不知道。
如果说我不屑于城市的繁华,只向往返璞归真的生活,也许很多人会说我的虚伪,或者是卖弄。的确,我离不开现代文明的产物,包括现在写这篇文章所用的电脑。可是,返璞归真和现代文明并不是矛盾的。如果我们能克制一下自己,如果我们能给自然更多的空间……
我期待着明天春天的北京,还是一样的满城绿色,更多的绿色。我更期待着中华大地,每一个角落都有绿色,和欣赏绿色的人。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清流》
作者:陆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