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4月24日,一个原本平常的日子,因为被确定为人大网院首个“公益活动日”而具有了特殊意义,这是一个偶然的决定,还是一种应景的行动?它源于什么样的思想?又意味着什么?而这一天,在人大网院-这所几乎纯粹意义上的网上大学生活和学习的人们又会做些什么?有了首个“公益活动日”,接下来,人大网院是否还会有“公益活动月”、“公益活动年”……
◎ “以奉献扬青春,与社会同进步”的人大青年志愿者精神
早在1995年12月,中国人民大学就成立了由校团委直接领导的“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学生群众组织——青年志愿者协会。协会成立之后,一直发扬“以奉献扬青春,与社会同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行为准则,以“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为指导思想,多层次、全方位、深入持久地开展了大量的志愿服务活动。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人大青年志愿者协会已正式注册志愿者累计2650多人,累计参加志愿服务人次达万余人次,平均每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万多小时,受助人数已达8万余人。在活动中逐步成立了春晖社、绿橄榄爱心社等18支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组建起“社区挂职”、“文化助残”、“义务讲解”、“小红帽向导”等47支志愿服务队,开辟了海淀街道、双榆树街道、特教学校、新县、延平、平山、三峡库区等包括北京城郊及外省市的17个青年志愿工作站。
在校团委的直接领导下,经过五年多的建设,协会拥有较完善的组织结构及广泛的社会联系。协会下设四个行动部门(分别负责海淀、双榆树挂职,文化助残,校内精神文明建设),三个职能部门(外联、宣传、办公室)及爱心桥项目办公室、救防志愿服务队。志愿者行动的内容涉及到挂职锻炼、智力扶贫、文化助残、环境保护、咨询服务、扶助夕阳、军队共建等十几个领域,并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计生协、中华慈善总会、中国残联、北京市残联、北京老龄协会、地球村、海淀双榆树街道、松堂临终关怀医院等50多家单位有长期共建关系或进行过多次合作,工作领域还在不断的拓展之中。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0年5月,人大青年志愿者协会先后被评为北京市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全国志愿者助残先进集体。2001年2月,又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之首。
北京各大新闻媒体争相报道了人大的青年志愿者的先进事迹。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12演播室》、北京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CHINA
DAILY》及新华社《每日电讯》等三十多家新闻机构都曾对人大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服务工作进行过专题报道。
一位人大的青年志愿者曾经这样说过:谁说我们这代人没有爱心和激情?我和所有人大的青年志愿者们,会始终本着“崇德扬善、爱心奉献”的宗旨,信守“以奉献扬青春,与社会同进步”的承诺,在立足校园的同时不断融入社会,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理解奉献、净化心灵,在社会实践中增长知识与才干。让爱心在这里沸腾,让精神在这里升华。
人大网院,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个二级学院,矢志不渝的传承着人大的精神,从创立至今,始终坚持用实际行动实践着这种精神,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关注公益事业,热心服务社会”的人大网院校园文化。
◎ “关注公益事业,热心服务社会”的人大网院传统
人大网院作为我国网络教育领域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网上大学之一,一直以来就以“服务社会”为办学宗旨,不仅在自身的教学过程中体现着这一思想,而且成立几年来始终如一的积极组织并参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
2001年5月12日,人大网院师生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地区青边口村亲手种下了第一片“网上人大林”,并竖立了“网上人大林”纪念碑,人大网院副院长郝成义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网上人大林’的植造活动是一项长期工作,今后我们每一届学生都将在这片环保林中种下属于自己的那棵树,使我们的‘网上人大林’成为每一届学生入学直至终身都将牵挂着的环保林。”
2002年,在学院的号召和组织下,举行了体现师生真情的“为患白血病同学捐款”的活动,这名同学在人大网院五周年院庆期间接受采访时说:人大网院通过网络把我们这些渴求知识的同学联系到一起,也把我生病的情况告诉给了大家,令我感动的是我的邮箱中立刻塞满了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祝福,甚至很多同学给我打来电话并为我捐款,我也为能生活在人大网院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而高兴不已!
2003年4月5日,人大网院再次组织学生参加建设“网上人大林”的活动,这次活动学生反响积极,报名非常踊跃,最后人大网院师生100多人前往宣化地区,在纪念碑旁种下了第二片“网上人大林”。目前,“网上人大林”生机盎然,作为京城西北防护林区的一个部分,为阻挡风沙进入北京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特别是2003年10月,在庆祝人大网院成立5周年这个特殊日子里,网院没有搞什么铺张的“庆典”活动,而是再次将目光投向那些因贫困而失学的孩子们。全院上下一致同意,与中国青基会合作,在“网上院庆”活动中开设“情系希望工程,关注网络教育”特别专题。希望通过这个行动,引起全院师生对那些急需帮助的失学儿童的关注,并号召全院师生以及关注网络教育发展的社会各界奉献自己的真诚和爱心,帮助那些渴望知识的失学儿童早日重返课堂,为促进那些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尽一点绵薄之力。在此之前,人大网院也曾几次给该校捐款捐物;2003年12月,在得知廷元希望小学物质匮乏,无法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的困境之后,又再次组织了全院师生的捐款活动,为该校伸出援助之手。廷元希望小学的校长在收到捐款之后,写来的感谢信中说:“捐赠有价,爱心无价。你们资助学校的行为展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和扶贫济困的优秀品质。”
从这一切行为,我们都可以看出无论是人大网院每年建设“网上人大林”的活动,还是其他形式的公益活动,实际上都是人大网院师生共建“关注公益事业,热心服务社会”的校园文化活动,“网上人大林”种下的也不仅仅是几棵树苗,种下的是人大网院师生“爱护环境,保护家园”的公益意识和“扶危济困”的社会责任心。
◎ 人大网院师生共撰“公益日记”
“公益活动日”的倡议得到了人大网院各地教学服务站师生的大力响应,为了更好的记录和报道该活动组织的全过程,人大网院特别推出了名为“2004人大网院公益日记”的专题报道,日记结构新颖,页面漂亮,用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调和详实的图片资料重点介绍每一个参与活动的服务站(中心)的活动进程和活动组织中的点滴故事,给大家带来了全新的感受,也为每一位参与其中的同学和老师留下深刻的记忆。
“公益日记”已经收录了包括前序在内的日记39篇,公益代言7篇,分别介绍了人大网院北京服务中心“种下一片绿色,送去一份爱心”的植树捐赠活动;盐城教学服务站
“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更美好”的环保知识义务宣传活动;郑州教学服务站“为母亲河添上一片绿色”的黄河游览区植树活动;辽宁电大教学服务站“为敖家卜乡贫困学员献爱心”捐赠活动;杭州教学服务站“我们是光荣的志愿者”集体参加志愿者协会活动;山东外贸教学服务站“绿色奥运,绿色家园”清理海边环境参加活动的组织、参与等情况。
并记录了“公益活动日”之后,举行的“公益先锋”评选活动,这个活动旨在表彰“公益活动日”期间表现突出的积极分子(包括老师和学生),同时也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作为2004人大网院“公益活动日”的尾声,“公益先锋”的评选把活动推向了又一个高潮。
每篇日记都记录着从“公益活动日”的策划到“公益先锋”的评选过程中,人大网院师生的所见所感,每一段话,甚至每一个字背后都是人大网院师生实实在在的公益行动,也表达着他们“关注公益事业,热心服务社会”的文化思想,和热爱家园、热爱生活的至诚之心。
在快要结束我们这篇报道的时候,我们特别访问了人大网院“公益活动日”组织单位——网院学生活动部的负责人,请他谈了策划此次活动的初衷和未来的想法,他说:我们在做这个活动策划之前,查阅了很多资料,包括国内外“公益事业”的发展现状,发现“志愿服务”在国外发展相当成熟,而在中国还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人民大学在这方面有着优良的传统,而人大网院也在“公益事业”和志愿服务方面做了很多实践工作。“公益活动日”只是一个开端,我们要向网院学生以及关注人大网院的人传达的是:每个人的力量可能是很微弱的,能做的事情可能也很微小,但这种“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社会责任感是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最起码道德素质。以“公益活动日”为起点,网院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公民意识的各个方面的培养和塑造,向纪宝成校长给人大学生提出的“国民表率、社会栋梁”的目标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