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回报——回忆
齐鲁石化服务中心 刘中
前天晚上失眠,让我回忆起儿时的生活经历,难免要伤感。40年前,生活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稳定的家庭有,但是动荡不安的家庭也很多。有多少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相比起来我们家还是幸福的,父亲虽然蹲了几年的牛棚,人还是完整的回来了,尽管带着满身的伤病。
我出生后,在我有记忆前好像没有父亲真人的印象,可能是在4岁左右通过照片认识了父亲。那时我也没有机会去幼儿园,只能自己待在家里。每天母亲上班、姐姐们上学去了,我就坐在家里的写字台边拿着父亲的相片看,想着、盼着爸爸什么时候才能回来?那些黑白的照片记下了风华正茂时的父亲,它给了我父亲的第一印象。我的父亲年轻时还是很英俊潇洒的,也很聪明。他毕业于沈阳的某高校,毕业后留校担任老师,夫妻俩本在一所高校工作,应该是很让人羡慕的。但是,父亲并不安于当老师,便到一家离市里很远的工厂工作。这样,一年后母亲也作了“牺牲”跟随父亲去了那个工厂。
可是,到工厂没有多久,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当时30多岁、积极上进的父亲一夜之间不知怎么就变成了“反革命”,从此整个家庭便笼罩在阴云之下。那时我们家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生活上都是很苦的,母亲一个人带着我们4个没成年的孩子,当时她也被下放到厂里最艰苦的车间去干体力活(那个车间一般都是男人干的活),还要3班倒,每一个班就要上一周,很是辛苦。而且在当时的环境中,政治运动第一,由于受父亲的影响,东北那寒冷的冬天,母亲在零点下了夜班也不能回家,还要接受审讯、交待问题……每当凌晨2-3点回到家,看着横七竖八在熟睡的我们,心里说不出的滋味。同时我们也是母亲最大的精神的支柱。母亲是一个很坚强的女人,在那么大的精神压力和生活困苦下坚持了下来。她既要照顾老人还要照顾我们姊妹4人,真的很累。不过我们也很懂事,大姐、二姐十一二岁就担当起家庭的重任了,买煤、劈木材、打煤坯、冬天还要储存大白菜过冬……帮母亲干了不少的家务。
今年的春节,母亲还给远在沈阳的老姐妹们打电话问候,得知那个企业去年年底正式倒闭了(过去属于军工厂),过去和父母一起工作的叔叔阿姨们还好,由于退休、或离休的较早,每月还能按时拿几百元生活费,年轻的就给了一次性的补助。
人都说,人老了就愿意回忆过去,我可能也是这样吧。回忆起父母我不免常常伤感流泪。回忆过去,真的有太多要讲的事了。如果让父亲在家写自传(他经历的事真是太多太多……)一定会很感人! |